解密垄断下的产业链:四川成都娱音之死(6)
2010年9月,华为在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展示了HRC(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及最新的基于LTE技术的高速铁路宽带通信解决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称,进入铁路行业,取得铁道部的认证至关重要。按照铁道部对联合体投标的要求(即必须与外商合资),即使一些路外企业具备相应技术、已有类似产品,如果没有业绩,也很难成为铁路合格供应商,一般只能与国外企业联合才有可能曲线入市。
而真正“入围”的未必是好企业,“铁道部有个大本,我们从里面挖项目。”一位从事PE投资的人士称。所谓“大本”,即铁道部的采购目录,被业界视为“投资宝典”。
“采购目录分为一级和二级,前几年刚推出的时候主要靠关系进去,很多是业内不知名的企业;后来这几年慢慢调整,现在至少都是做过项目的企业。”一位同时参与铁路和电信工程项目的人士称,“铁路和电信比差距很大,电信每年的投资也有数千亿,拿出的采购目录就比较像样,好企业都在上面,铁路系统相比之下就鱼龙混杂。”
变更术玄机
在铁路行业,几乎每个项目竞标都是超低价,赚钱主要靠后期变更。这就要求从路局、总包、设计到工程监理层层打点关系
对于铁路供应商而言,订单是最重要的,但订单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及隐晦其间的灰色潜规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执行合同和收账就更有玄机,不通晓个中路径的即使拿到订单也赚不到钱。一家高铁供货商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当初我们在哈大线上技术投入最大却没有中标,但意外地又中标了京沪高铁多个标段。”
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唐车)的一位经理称,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评院士时,另一家国有车厂组团帮他跑评委,挨个拜访,最后就差一个人没搞定而未通过,因为院士必须全票通过。“企业也是没办法,订单是铁道部谈,然后分给我们。我们非常希望能在一个正常化、规范化的舞台上去演练中国高铁,但体制不变还得讨好领导。”
铁路招标的主体有铁道部,也有甲方(如客专公司、铁路局)或总包。铁道部有专门的《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甲控物资设备目录》。
中铁工一位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介绍,在铁路基建领域,有资格参与总包的企业约有三四十家,中铁工、中铁建的分公司都可单独参与投标,近年来中交集团、中国水利集团、中国建筑、中冶等大型国企也纷纷进入。
但大国企之间的“游戏”亦非市场化竞争,最后的砝码往往是比谁的关系硬。2010年某市新建站房工程的招标竞争颇为激烈:一国企在凌晨三四点钟买通了竞争对手的预算员,探听到底价,在20亿元的标的中以高出400万元中标,但庆功之时接到电话要重新竞标。最终北京一企业中标,“原因是北京一位高层领导打了电话”。
一家被卷入丁书苗案的国有大型建筑公司董秘透露说,丁书苗曾同时替两家企业投标,拿出的标书都一样。但“企业没办法,给中介费才能在铁路上拿到项目”。
“铁道部在招标上已经失控了,进展太快、项目太多管不过来,中间商、捐客太多了,真的假的都有,在其他行业没有这么严重。”一位多年从事站房工程的人士称。
一位做过铁路审计的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没有资质的企业经常通过关系得到转包业务,以前还有转包合同,现在学“聪明”了,连合同也没有了,查账时就说是下属项目部的。而工程回款则通过集团在下属多家子公司之间转移,根本查不清是谁在分包,谁是幕后“操盘”者。在一南方高铁火车站的招标中,幕后操盘者影响甚大,供货商都知道要入围得去高尔夫球场找他谈,连地方路局都没有话语权。(责任编辑:谢东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