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示范带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3)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观念上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仍然缺乏“文化自觉”、缺乏政府主导的意识,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没有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基本职责牢牢抓在手里;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片面强调“GDP”指标,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城市形象、轻城乡统筹,总以为经济发展了,一切矛盾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认为文化建设不是刚性指标,于是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缺乏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地市一级更为明显,比如:如何适应城市化的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如何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活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如何实现城乡联动、以城带乡,如何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共建共享,如何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精神家园建设、加强道德养成教育等,这些都是当前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文化部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为重点,着力统筹规划、以城带乡,着力整合资源、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努力形成具有地域特点、涵盖市、县、乡、村,结构合理、功能齐备、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带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按照这一思路,“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市纷纷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地市级文化设施。我们认为,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地级市为主体,建设一批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对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发挥辐射作用,为公众创造文化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将实施“地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对中西部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地市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进行资金补助,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资金管理,节约办文化,把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同时,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符合地域风貌特征、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设施,改变“千城一面”的格局。在县、乡、村层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服务人口为依据,以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设备配置标准为指导,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城市,要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策,因地制宜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每个社区有一个文化中心的目标。继续实施“社区文化中心(室)设备购置项目”,落实全国城市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社区文化中心(室)设备购置进行补助。在农村,要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统筹村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整合各部门面向农村实施的各项重大工程,努力做到共建共享,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设施与农村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以城带乡”,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作用,争取在全国大部分地市级管辖范围率先建成比较完善的设施体系。同时,要加强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流动服务的整合,提高流动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要加强数字文化阵地建设,基本实现数字文化服务覆盖辖区的所有乡镇、城市社区和行政村。
第二,着力提升地市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地市级城市作为地市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一般都拥有较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无论是统筹资源的能力,还是生产创作、服务提供能力,与县级相比都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把地市辖区内中心城市的文化资源,与所辖各县、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在加大城市资源向农村输送的同时,扩大城市对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支持,既有利于改善县、乡、村资源短缺、人才不足的状况,也有利于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形成比较丰富、完善而又有特色的地区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承担着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进行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的具体职能,要充分发挥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和提供符合本地区群众需求、体现本地区特色的优秀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加强对县级两馆、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增强面向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能力。这方面,可以总结苏州市、嘉兴市覆盖城乡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借鉴杭州市利用“群文网”优化面向全市的群文资源配送的做法,发挥地市级城市在区域的枢纽作用,使其成为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和政策的指导中心、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心、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中心、人才培育和队伍建设中心,全面提升区域内文化民生发展水平。在这里,我还要重点强调一下免费开放工作。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机构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一场深刻变革,要高度重视,按照文件要求尽快落实相关配套资金,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免费开放,丰富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地市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统筹安排,首先在地市一级落实好有关措施,为县一级的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作出示范、做好表率。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良好的公益形象,吸引人民群众走进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