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平在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发表讲话(2)
第三是受众需求已经改变了。总体形态是个性化需求的媒体形态,不像电视,客厅是一家子在看,广播很少是一堆人围着听广播的吧,小时候有印象,只有一种情况生产队把社员集中起来听中央精神那是一块听广博的,拿手机去听这是非常个性化的需求。另外用收音机听广博的需求和用手机听音频的需求不一样,网络上听书的,听广播,学习内容的明显增多,当然网络用户听的时候也增加了一些需求,包括交互,包括分享这样的需求。当然对于电台来说有压力,因为毕竟用户是自主选择下载在听东西。所以你的东西要吸引人,让它产生这样的行为这个压力更大,还不像属于解闷听广播的,比如开车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台能接受我就选到哪里听了,比如我选择上班的时候听的我可能更挑剔,这个需要解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的节目链。
第四是受众结构以及特征改变,无线广播人群主力人群分两个,一个是居家的人群一个是退休的,一个是开车的人。移动用户肯定不一样。大家想一想都可以数出很多不同来,正是由于可以下载收听,原来不是很听广播的人群现在也成为我们潜在的用户人群,比如坐地铁的人群,无线广播这个信号有问题,音频没有问题。同时可能会抢开车的人听无线广播的行为,我现在自己开车有50%的时间已经不是听FM了,是听我手机里面的东西,现在手机打电话可以用蓝牙和车载的喇叭接通的,但是听没有接通,但是下一步车肯定会跟进,包括主力的汽车已经有了这样的车型,他车上的盒子不是FM的播放器,是连网的播放器,可以直接上网下载东西的,我现在采取的方式是把手机用外置喇叭放了放在前挡风下面,因为那里的弧形是一个音响放在那里特别响,我是这样听的,我想随着以后的发展趋势移动收听音频的人越来越多,这样时间会增长,这对于广播也是一种替代,就是车载广播将来收听人群会受这一部分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把用户的需求做一个分解,按需求来设计和制作这样的内容,同一个用户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场景下面有不同的需求。实际我们满足的不是用户,是用户在特定时间场景下特定需求,将来这个更深挖。
第五作为电台生产方式必须开放,网络空间用户的需求量明显更大,不再是一个频率24小时的概念,靠电台自己做节目做不过来,在市场上也没有规模效应的,所以需要开放的去完成这样的生产过程,而不是原来靠自力更生的思路,需要整合,作为电台需要把控好节目质量形成相应的标准。第五是运营的重要性更加凸现,三分内容,7分运营,不管什么业务运营是非常关键,但是总体来说传统媒体做互联网业务的时候轻运营。很多时候是把内容发布上网就感觉这个任务就完成了,实际上这只是任务的开始,去推广,去运营其实还有大量的事要做。更何况现在大量的流量主要来自第三方的平台以及一些入口,如果把内容发布到自己的网站上或者APP上就不管了,访问量肯定上不去,除非一种非常垂直粘性很强的频率,它就是很有独特性,他这个人群重视度很高,就是追着你这个平台来的,这个是单频率APP还有一些粉丝,否则的话很难,国际台有两个频率是这种特征很明显的,一个是北京地区的FM88.7欧美流行音乐,这个人群是粘性很强又很独特,另外是FM91.5是双语的,很多练英语的,这个需求的人会很忠诚的去追,其他很难,基本要靠第三方平台合作。
最后谈一点对2015年网络广播方面的趋势,不一定对,但是是一点感受,网络广播移动化趋势进一步深化,而且不远肯定通过移动端收听广播和音频的人群会远远大于通过PC收听的人群。PC本身不适合听广播,因为你坐在办公桌前肯定要干事,只有适合那些伴随收听的工种,美工设计,很多人一边设计一边戴着耳朵听音乐,写稿子不可能听着节目写稿子,但是手机合适,人在移动当中只要不适合看东西的时候,耳朵是闲的,你可以一心二用的场合都可以,第二以网页为核心的弱化,以帐户为核心的竞争进一步强化,哪怕看新闻都要注册,要形成个性化的注册,人家给你推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服务,网络广播一样,而且基于帐户为核心,网络广播或者音频它的商业模式也在逐步形成,比如收费下载肯定要记帐户的,第三是入口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第三方流量导入,这又重现了新闻和视频这两个领域的格局,就是传统媒体很多时候是在做内容提供商,真正运营平台可能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里,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奠定广播电视地位的不是它的出生和政策,是靠市场才有自己的地位。第四网络广播向互联网终端拓展这也是一个趋势,车肯定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不仅像4S店提供的数据,反正在车上听的东西肯定会基于网络,还是前面提到的问题FM肯定会受影响,我作为可以自主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别的东西,不听FM,听提前下载的东西,然后就是穿戴设备,不管手表也好,还是锻炼身体的腕表一样的东西,所有穿戴的东西都可能像音频一样结合,这个原来也有,比如像MP3,但是跟移动网结合以后肯定更方便了,因为你的下载以及听的行为的管理,包括分享这些东西都可以实现,尤其靠近头部的这种穿戴设备更加适合,因为它靠近耳朵,有一个线出来直接进耳朵。(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