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独家报道 >

范建平在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发表讲话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融合网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12-25 14:08 阅读:
核心提示:广播在前20年都做了什么,基本做了三个字,就是网络化,完成的是广播的数字化完了上网,总体来说网络广播从它的运作的方式,包括节目的形态,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网络广播也没有明显的贡献,我觉得基本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融合网|DWRH.NET作为本届大会的媒体支持单位,将会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大会盛况及行业动态。敬请关注。

以下为国际在线总裁范建平演讲内容

范建平:说说广播这点事,今年是全国进入互联网20年,广播在前20年都做了什么,基本做了三个字,就是网络化,完成的是广播的数字化完了上网,总体来说网络广播从它的运作的方式,包括节目的形态,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网络广播也没有明显的贡献,我觉得基本的状态就是这样的。

从今年开始应该算是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来的原因在于移动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使用移动的终端听广播,随着4G的普及,高速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我觉得在往后可能移动广播会迎来一种新的发展阶段,会形成新的心态。先来看看当下的网络广播,一个是移动收听我觉得是值得关注的。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广播方面在做探索,不管是从收听的模式上包括具体的APP产品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也积累了一定的收听人群,在这方面互联网又走在了传统媒体的前面,从新闻,到视频到广播,我觉得这样的一种格局始终在重复,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拿移动终端听网络音频的习惯,包括我本人。我现在很多时候是拿手机听东西。拿移动终端听节目有什么好处或者吸引人的地方,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有这么几点,听我想听的,作为网络用户他最大的优势是我可以选择东西。尤其是广播他原来是有时许的是线型的,在网上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场合,心情,兴趣随时随地的选择想听的东西。第二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际上这个碎片化不碎,我自己听这些东西的时候,往往是半个小时以上,比如家里面干活的时候,比如洗碗的时候或者拖地这个时间就是半个小时,只不过以前这个时间都没有被利用。跟你的场景相结合还带来一个感觉干活不累,你不知不觉不管听音频的书也好,还是其他的讲座也好,还是音乐也好,确实让你干活不累,第三印象深刻,因为语音的东西是有语调的,有语气,有情绪的,我听完了一本书是欧洲文明15讲,感觉比看书精彩,朗读者有情绪的,你有的时候看的不是那么深,感觉感受上比以前轻松,因为你是在伴随当中听完了这些内容,这是移动收听带来的变化。

第二是原创网络音频不断丰富。现在两种形式的原创一个是草根自己录的东西,还有一种是所谓专业的,UGC这种形式是节目量大,参与人多,缺点是有可能质量不好把控。它在网上的盈利方式一种是收费,更多的是靠广告他是靠量,第二是PGC量比较高的,一般由机构统一叫人做,或者参与要遵循机构制定的标准它的质量相对比较高,但是节目量不会太大,那么这种方式盈利的话也可以考虑直接的下载付费,现在这两种方式都有代表,UGC像喜马拉雅,PGC也有这样我们现在在做一些PGC的,我们作为机构在做原创内容比较好的。

第三是收听人群发生变化,这个又跟新闻领域的传播一样的态势。就是电台的节目上完以后带来最大收听量的不是电台自己的网站或者自己的APP,而是你这个连接放到了某个入口站上,或者其他综合APP上,从哪里带来了大量的流量。这个状态新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文字新闻基本上这样,到了音频这种态势还在复制。所以现在电台的APP主要意义在于体现广播的品牌,从用户数和收听量来说,有时候推这样一个APP最后成为鸡肋。所以电台在推自己的节目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何种方式为主。今天有很多广播电台的领导,从我们自身也感觉广播电台在这方面跟进还是比较慢,思路还是旧,媒体做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企业做媒体的应用,最后产生的东西大家会发现完全不一样。这来自它后面的思路,也可以说是一种精英,媒体的精英有时候在互联网上太强了会成为妨碍,原有的资源优势或者其他的优势,存量的东西做不好的时候会成为一种拖累,这也是作为媒体需要思考的如何让原有的资源真正成为优势。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是需要重新认识网络广播。分6点讲,第一个是网络是新的运营平台,前20年我们做网络广博的时候是把网络看成新的传播渠道,因为觉得网络有优势,比如天然的广域性,成本低,相对无线发电来说,而且它有互动性,但是把互联网真的当成一个新的发布渠道而引,就像开路电视进入闭路电视,节目平台上没有任何改变。这种认识要转变,真的把网络结合你的APP也好,别的平台也好,构成新的品牌,去形成自己的产品,有可能还要基于音频构成生态环境自己的价值链,这不容易但是有可能。

第二是节目的外延已经扩大的音频,电台的人经常说节目节目,现在看看互联网企业做这些事是这么做的,他们看到的是音频,音频跟节目背后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做广播节目,设计节目的时候会针对目标人群,一个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节目需求,而且一般会考虑它的地域性,考虑它的时间性,是早上,还是下班的时候,还是中午,不同时间段我们现在放的节目类型不一样,这是针对不同人群来的,而且很注重直播互动。觉得这非常重要,但是从我个人感受,我听节目的时候互动需求不是很强烈,广播本身是一种伴随性的媒体形态,真的那么需要互动吗,需要打断你听的过程。做音频是针对需求,针对人在不同时空,因素下面,特定的场景或者什么样的时间,然后它有什么样的需求你可以给他提供可以下载的音频,拿手机终端听的时候最好下载,不仅仅是网络资费的问题,哪怕网络资费低到免费能下载最好下载,因为它毕竟流畅,尤其你坐地铁的时候不会受影响,而且它的内容也在拓展。如果你基于网络做音频的东西,现在出来很多音频的书,请人朗读一本书,广播里面也没有这样的节目,除非是评书,真正朗读书的没有,在网络下的手持终端去听很合适的。就是拓展到了知识以及服务这样的领域,不仅仅在原来广播领域的新闻,音乐,或者求医问药这样,它的领域也拓展了。(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5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