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出版暨发布会实录(2)
目前的全球人口约为67亿,据预计,到2020年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接近50亿,互联网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指日可待。未来十年,新媒体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给世界带来更多变化。再次祝贺《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的出版,也期待着每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世界中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谢谢大家。
谢寿光: 非常感谢李慎明副院长的书面报告,而且这个报告有很丰富的内容和思想高度。下面有请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张虎生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张虎生: 首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体同仁的辛勤劳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如期赴至面市,作为我国唯一的新媒体蓝皮书,这份年度报告已经成为学界、业界特别是新媒体界广泛关注和认真研读的具有权威性、前瞻性、原创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初读后回忆是多方面的,突出的印象有两点:
一,这是一本以业内专家学者的视角,追踪新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的集结,蕴含着珍贵的资讯价值和重要的参考意义。业界普遍认为,2010年是新媒体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年份,但是标志这种值得飞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尽管已有诸多各不相同的概括和表述,然而就严谨性、科学性而言,本书总报告中提炼出的“三显”,即新媒体民主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中主流作用的凸显、寓意普及化中有序化的渐显,无疑更加切合实际,激荡公允。对201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重要特征的这一令人幸福的明细归纳,既立足于对大量统计数据的理性解读,以及对社情舆情的深度研判,更立足于新媒体自身业已成为中国社会舆论中一支主流建设性力量深刻阐变的实际。基于事实、数据、学理支撑和识别深度的总结论,自然会起到引领提纲,万目皆章的牵引效应。
二,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我国新媒体智库就新媒体影响下的意识形态与安全课题提交的很值得重视的优秀成果,我国已是网络大国,却远非是网络强国,呈现全球化、网络化、社会化发展态势的新媒体骤然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日趋复杂、激烈、多样化的冲突和交锋。多位专家学者在本书中对此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为决策资政提出了很多精辟见解和可行性建议,例如对美国《知音》开发新媒体的三大新动向的透视,指出中国将是美国在全球的意识形态渗透对象的论述,都是已经并将为事实所证实的真知灼见。再如,加快运用新媒体构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将网民、媒界素质教育列为现代教育的紧迫课题等建议,都是事关大局的应用对策。
最后提出三点仅供参考的建议:一是相对于书中关于三网融合的篇幅和和力度而言,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论述显得少一些,整合各类媒体形态,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是党中央准确地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和舆论传播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提出的指导意见,也是新媒体蓝皮书其中应有之意。
二是我国新媒体自身的规范与自律同样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法律规范、制度规范、行政规范等硬控制,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持久推进新媒体治理等软约束,是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翼,也是国外的主要经验和通行做法。建议今后吸纳更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具有跨学科属性的新媒体新闻与传播的研究。
三是科研成果精在研究、功在实用,建议今后新媒体蓝皮书中各个篇章和课题中适当增加相关对策建议的分量。
我的讲话仅供参考。谢谢。
谢寿光: 非常感谢张总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对这部新媒体蓝皮书如何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进一步扩大价值和效应提了三点意见和建议,也值得我们原创认真领会和落实。
下面有请本书主编尹韵公所长讲话,大家欢迎。
尹韵公: 首先感谢谢社长的出版社对我们的全力支持,感谢张总,感谢贾主任,感谢老师们,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参加这个会,给皮书捧场,非常感谢。这是我讲的第一句话。(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