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管理专区 >

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如何走远(4)

来源:商业家 作者:商业家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11-13 11:52 
核心提示:在追求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华为努力与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建立价值生态系统。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华为努力为整个行业价值链创造最大化的价值。随着管理思维的转变,2013年12月,任正非说,华为应

在追求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华为努力与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建立价值生态系统。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华为努力为整个行业价值链创造最大化的价值。随着管理思维的转变,2013年12月,任正非说,“华为应该成为行业规则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换句话说,为了保持所有行业参与者的合理利润,华为未来不会参与任何价格战。事实上,华为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根据“市场定价、竞争定价”的营销策略,华为提供具有最低综合成本和最高客户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价格并不总是最低的(范厚华, 2016b)。

2014年,华为在中国拥有3 500 多个合作伙伴,培养了5 000 多个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马悦,2014)。在2014 年华为中国企业业务服务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根据“开放创新和双赢战略”原则,推出了“一个平台+ 三种模式”的“大服务”生态系统(孙茂录, 2014)。“一个平台” 融合客户服务中心、备件、流程IT、知识库、案例库、人才联盟、渠道精英俱乐部等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对合作伙伴的培育、激励和支持,打造面向客户统一的服务平台。

“三种模式”是指认证服务合作伙伴、授权服务合作伙伴和联合服务解决方案(马悦, 201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将致力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大服务” 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了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和提升等各个阶段,围绕基础保障、业务使能、创新引领和人才联盟四大价值共享主线。该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华为与合作伙伴的互补和对接。前者体现了价值贡献和能力共享;后者使得流程和业务能够平滑运作,秉承了华为合作共赢、按贡献分配价值的理念(马悦,2014)。

在2015年华为云计算大会(HCC)和2015 年华为网络大会(HNC)上,华为分别与合作伙伴打造了“开放、协作、共赢”的云生态系统和开放的敏捷网络生态系统(徐直军,2015;张顺茂,2015)。在第一届中国智慧产业展览会(2015)上,华为宣布将与合作伙伴建立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在2016 年华为中国合作伙伴会议上,华为宣布将投资2 亿元与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共同建设一个解决方案生态系统,为ISV 合作伙伴构建分层支持系统(蔡英华,2016)。

在构建这些生态系统时,华为遵循“聚焦”战略,即首先定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优势业务组合,然后在其他业务领域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徐直军,2015;张顺茂,2015;蔡英华,2016)。例如,在构建云生态系统时,华为明确强调以下发展理念—“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郑叶来,2015)。此外,华为遵循“集成”战略,首先确定核心合作伙伴,然后向其开放平台,为其提供市场机会。

近年来,为了开发第五代通信技术5G,华为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活动。5G技术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所带来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5G技术不仅作用于移动通信行业,而且是一个可共享的平台式网络,是整个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胡厚华,2015a)。另外,5G技术能否在不同行业得到大规模的广泛应用,取决于5G技术和标准能否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胡厚华,2015b)。

因此,5G的研发需要各方的深入合作,包括跨行业合作。自2009年华为建立第一个5G研发团队以来,华为与纽约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20多所大学,与德国电信、沃达丰、NTT DoCoMo(日本一家电信公司)、Telefonica(西班牙电话公司)、TeliaSonera(北欧一家电信运营商)和Etisalat(阿联酋电信)等20多家运营商,与其他行业的领先企业(如宝马、大众、沃尔沃、西门子和博世等),以及10多个5G全球行业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此外,华为还是一些5G联盟组织的成员,如欧洲5G公私合作联盟(5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ssociation,5GPPP)、日本的5G MF、韩国的5G推进论坛、国际电联、IMT-2020和中国3GPP(胡厚华,2015a)。

本文整理自《华为管理变革》 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商业家,我们力图记录商业发展的轨迹,总结商业经营的经验、教训,为商业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