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自动驾驶赋力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2)

来源:邻章 作者:邻章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9-28 10:22 
核心提示:而在此之外,诸多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潜力愈发看重,纷纷投入重金进行技术合作、收购与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前沿技术。诸如在今年3月,通用汽车就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硅谷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开发商Cruise
而在此之外,诸多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潜力愈发看重,纷纷投入重金进行技术合作、收购与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前沿技术。诸如在今年3月,通用汽车就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硅谷无人驾驶汽车软件开发商Cruise Automation;2015年末,丰田也承诺将投资10亿美元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设计全自动驾驶汽车。而在特斯拉事件之后,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技术和周边服务的投资在近期更是成为热点。

二、自动驾驶面临的三大挑战

从“功能时代”进入“智能时代”,汽车产业正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新活力,然而从盎然的活力走进产业落地,在当下其依旧有三大挑战亟待解决。

1.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复杂性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将其应用到现实中的最大障碍,相对而言,技术难度实为其次,伦理和法律层面的复杂性才是影响他们发展的最为重要因素。自动驾驶带来的是基础设施的改变,是对社会和伦理的挑战。从法律层面来说,对于责任的确认与承担,在当前来看,几乎是空白阶段。诸如最近特斯拉因为自动驾驶事故,就引起了消费者和政府对自动驾驶的高度关注,引发了社会对于自动驾驶的更大关注与更多讨论。而从社会伦理来说,社会信任危机与人工智能威胁论将会始终困扰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

2.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挑战

自动驾驶的第二大挑战则是技术现实。如前述所,纵观当下各公司的技术路线,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激光雷达配合高精地图的高价解决方案和利用摄像头配合毫米波雷达的低价解决方案这两个阵营,出于成本考虑显然后者更容易商业化。对后者来说,依托计算机视觉识别,进行成像建模,来进行车辆、行人、自动车检测、驾驶员表情、视线监测等等,以此做出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正确决策,其核心都在于感知技术。可以说,感知技术是限制自动驾驶发展的最关键技术。然而从当下来看,感知技术的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当下的特斯拉事故,在将感知技术不足展现出来的同时,更是将感知技术的要求高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在感知技术的研发上,世界名企名校与科研机构都在竞相发力,诸如谷歌、百度、三星研究院、UCSD、斯坦福等都在力图占据领先优势。而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国产弯道超车的机会。诸如在KITTI和Cityscapes这两大自动驾驶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测试平台上,国产厂商表现抢眼。数据显示:在KITTI数据集中,图森互联取得目标检测三个单项、目标追踪两个单项、道路分割四个单项共计九个单项的世界第一,百度取得目标检测三个单项的第二;在由奔驰主推,提供无人驾驶环境下的图像分割数据集的Cityscapes测试中,图森互联排名世界第一,商汤科技第二。而从这两大权威榜单的排名来看,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占据领先优势。

3. 商业落地与市场普及难度

对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而言,第三大挑战则是商业落地的市场普及。对于任何一项商业化技术而言,如何有效的商业落地才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指标。而影响商业落地效果的因素却有很多,但其中端口选择与成本因素则是至关重要的两大方面。而纵观当下入局的各大公司,在端口选择上,也无非是两条路,一是面向消费端,诸如谷歌、百度等,二是面向企业商用端,诸如图森互联、Otto等公司。而从当前来看,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在企业端发力很可能会比在消费端更容易取得成功,其中原因则在于消费需求与成本因素。(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