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有线运营商的组织架构新局(执行篇)(5)
因为有线网络公司的特殊使命,所以把“节目传输中心”仍然确立为重要的、独立的事业部门。其实它也只是一种特殊的业务形式,祝愿有一天有线网络公司成长为Comcast时,它的节目传输中心被划归为大媒体业务管理中心之下。
“业务运营中心”是整个公司的心脏,负责把各类新老业务能够有效的宣传出去、销售出去、最后还能收到99%的钱。它需要精干的执行力,创新的推广和销售方式、以及一丝不苟的客服管理。我们把原来体制下单纯的市场推广、客服管理、营业厅管理,提升到为业务服务的层面,全面向电信运营商的业绩考核模式靠拢。说直接点,无论“新媒体业务中心”还是“节目传输中心”都能搞来好业务,“业务运营中心”就是负责把它们卖出去、卖得更好、卖了要收到钱,你每卖一件产品、都算你的一份业绩。
“工程技术中心”负责重要的后勤保障,把它从简单的部门,提升到比营业厅还高的角度,就说明客户维护的重要意义,它是支撑所有业务正常运转的一双脚。
最特殊的,当属“绩效管理中心”。一个从未存在过的部门,一个曾经只作为财务部为年报走走过场的形式,现在却单独为此设立了部门,而且其严格程度类似独立的审计部门。这说明,业务为导向的重要性,每一项业务、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清晰的业绩指标。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有:
梳理所有业务、子公司和分公司、部门、岗位的考核项目、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分解细项,对其进行月、季度和年度的考核及统计;
及时向董事会、经营管理委员会和总经理汇报业绩变化、预算使用情况、人事状态等;
指出各项目、子公司、独立事业部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一切以开发和保障业务为出发点、以提升业绩为导向,这就是新组织架构的初衷,无论组织框架怎么优化,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上述的新架构相比老架构并无矛盾之处,主要是为这个组织添加了一对新翅膀,希望能展翅高飞。
新组织架构下的收支预算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这个新架构在财务上是否合理。
从宏观面,一个地级市有线网络公司多少收支合理?一个省网公司又该是多少?这个敏感的话题怎么来找到思路呢?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省网模型,它包括10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平均25万用户(假设地级市已经合并了下属县,为简化模型,我们先总体认为地级市是一个整体,下属县不超过8个),每个地级市现有人员编制400人。
其次,每个地级市收费率95%,按整转前的各地收费14元/月来算,每个地级市月收视费收入约330万,加上其他收入,可以达到400万。
第三,我们抛开原有体制下的成本细项,从全国采集过的样本看,15%的毛利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暂时抛开贷款这个过于浮动的因素)。也就是说每个月每个城市可达到60万的利润。
第四,每个城市把这60万的利润按股份比例上交50%给省网,这样每个月省网总部的花销就有了约300万(如果加上省会城市,将至少达到500万)。因此,省网公司就不是一个凭空产生的单位,不是一个只有牌子没有收入,或者靠补贴过日子的单位。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本身就不多的利润,再凭空加一个省级单位来分享。而是看一下这300万可以产生多大的能力。一般来讲,省网的编制下也至少有200号人口。这样对比省网和市网,大约就是340万养400人的市网编制,300万养200人的省网编制。市网员工的平均人工成本不超过3000元每月(体制内人员大约占20%,平均在5000元以上;体制外人员大约占80%,平均在2000元以下)。省网员工待遇稍好,但省网耗费的管理成本更高,比如很多省网租的办公楼一个月都要好几十万。
这样,我们抛开所有不确定数据(因盖大楼、数字电视整转而产生的债务,因数字电视收视费提高而大幅提高的收入等)这个模型无论是省网还是市网,其实财务支撑力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真实的模型就是假定你是一个CEO,用300万的收入让200人创造业绩,该怎么分工,能新增多少利润?如果能做好这个功课,无论省网市网都是一致的。(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