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刘韵洁: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发展的前景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王月宝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29 21:29 
核心提示:我想问大家,三网融合内涵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专家能概括一下?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2009年的时候又提出三网融合,当时在中南海会议厅召开会议,征集专家意见,主要谈专家对三网融合内涵和解决什么问题的看法。

融合网|DWRH.net  报道,7月29日,广东省科协举行广东科协论坛第43期专题报告会,我国著名通信及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在会上作了“三网融合及未来网络的发展及前景”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刘韵洁院士的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探讨这样一个题目。我的报告题目是“三网融合与未来网络发展的前景”。

我想问大家,三网融合内涵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在座有没有专家能概括一下?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2009年的时候又提出三网融合,当时在中南海会议厅召开会议,征集专家意见,因为当时有一个提纲,主要谈专家对三网融合内涵和解决什么问题的看法。当时8个专家说的内涵有8个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三网融合内涵和解决的问题缺乏共识。

三网融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是不是广电进行经营电信业务?或者电信经营广电业务?这不叫三网融合,因为这样的融合只需要给他们一个牌照就可以了。在国外,没有三网融合这个业务,但有网络融合的业务,不知道在中国谁提出三网融合这个概念的人。现在三网融合内容包括互相准入,又包括网络融合,而我们现在仅仅看到准入,并没有强调网络融合,网络融合内涵就是从分离的网、分离的业务演进到融合网络提供服务。

网络融合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接入网、业务控制、移动融合、终端融合等等各个领域都需要融合,这涉及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我们国家把三网融合当成三五年的任务,网络融合是业界长期的目标和长期过程,可能要做10年、20年,不同时期有不同网络融合内涵。 

为什么要网络融合?因为电信、互联网、有线电视都要各建一个网,不建就提供不了服务,结果造成很多的网络,什么叫融合呢?就是要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把其他业务都作为不同介入提供服务,当出现新服务的时候不需要再建新的,在统一平台上就可以完成互补。

在上世纪70年代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就是能够在网上看录像,80年代的时候提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叫B—ISDM,90年代互联网出来,希望通过互联网提供多种业务,虽然能提供很多业务,但安全性没有很好得到解决。下一代网络是NGN,这个提出网络是融合的,包括电信业务在内所有服务,网络融合是一个电信界、IT界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 

三网融合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最重要问题是现在的电信有16亿多用户群众,广电有丰富的视频内容资源,但资源相互是隔离的,16亿电信用户不能方便地享受如此丰富的广电的视频节目内容,因为网络没有很好融合,这样就实现不了共赢,带来最大损失就是老百姓不方便。 

不仅在电信还是在广电,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形成融合网络提供相互性的服务,电信能提供广电服务,广电能提供电信服务,这是通过网络替身改造,而不是再建一个网实现,如果再建一个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现在的电信部门、广电部门用的都是老百姓纳税的钱,如果广电再建一个电信网,还包括互联网、视频网、移动网,如果广电再建一个电信网,包括移动,联通又建一个。如果这样建设的话会造成非常巨大的浪费,连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办好这件事情。只有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才可以产生新价值链,才可以使得这些部门有竞争能力,但归根到底要满足客户需求,满足客户更快捷、便利使用这些业务,而且成本要降低,把降低成本转化成利益让给老百姓。 

首先讲承载网融合,这是著名咨询公司Yankee Group2004年咨询报告中指出:全球20家收入最大电信公司有17家已经开始采用网络融合的思路在改造自己的网络。这里面包括五个网,并且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建成同一个网,而且各个网络都有自己的特色,最后把移动网也转入到这个统一平台上操作。 

还有一个美国的公司也将五个网融合成一个网,这个公司给广电准入之后,形成广电的业务,它就是建了一个广电的网,但之后发现成本很高,之后把其他四个广电网融合到一个电信网,我们不要觉得建网络融合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外都已经有成功的案例。

还有一个是BT,上面(PPT)显示是五个网,现在也要变成一个网,已经在执行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降低30%设备费用,机房面积降低50%,维护费用降低55%。 

这是台湾中华电信的图片,之前有八个网,之后融合成三个网,最后融合在一个网,我上段时间去台湾问他们做完没有,他们说还没有。

这是中国联通的图片,之前是一个网一个网地建,然后再在统一平台提供业务,这在当时是比较巨大的挑战,这样技术没有风险,但经营肯定是不成功的,因为不可能跟电信去竞争,因此只能建一个统一平台提供不同的业务。 

我举一个例子,在非典期间,卫生部门非常需要覆盖全国集数据、运营的指挥系统,很多人认为半年时间都建不起来,但联通有这样平台之后,我半个月就建了起来,这个案例也得到新闻联播的报道,中国联通移动网建起来之后,CDMA要建移动数据网,但按常规来说再建一个移动网,但统一平台之后一个月内就把所有数据集中起来,在电信界是没有的。这说明融合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在业务控制层面,一个业务一个网的是面、点的结构,就是统一规划控制、统一数据库,现在移动终端只能享受移动业务,将来一个终端所有业务都能享受,因为规划当是统一的。这是一个结构统一的核心网,统一的业务控制,统一的数据库。

这个PPT是法国电信在业务控制方面所做的工作。

这个是全球IMS局点商用加速的PPT,表明做有线电视也按这个架构做相关工作。

我们国家已经启动了,但今天还没有成功,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是处于保守的,但一旦国外把这些工作做好了之后,我们创新的空间就没有了,这是跟我们的考核制度有关系,因为创新有风险的,会有失败的,所以不做就不会出错。

移动与固网的融合,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矛盾,光纤的宽带越来越快,但移动性不好,无线的是有限制的,但无线的移动是无限的,固网很快,但移动速度有限,社会发展是遇到了这样一个不协调的问题,我让华为就这个事情作了一个报告,因为华为是中国联通最大移动提供商,得出结果是无线宽带和固定宽带每M建设成本比值相差65.6倍。 

但我们是有解决办法的,譬如在室内有一个IP,通过转换器转到互联网上,在户外没有转换器的时候使用无线资源,3G是解决大数据量业务,70%使用用户是在室内的,但这数据是保守的,数据可以达到80%,固网和移动结合起来的话,这个资源就可以协调发展。 

还有一个驻地网的融合,关于这个我讲一个问题,现在都推行光纤到户,广电要光纤到户,电信又要光纤到户,以后是否还继续这样做呢?这些成本都是转嫁到消费者的,在美国都不允许这样做的,我们有什么思路和办法? 

2009年,温总理听我作互联网汇报的,本来让我汇报的课题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但是我把驻地网这个课题也给总理汇报了,因为这课题很重要,因为按照之前的做法我们浪费很大,要怎么解决呢?譬如在每个小区由物业建立驻地网光缆介入,所有提供商要做接入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网络运营商,这能让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吸引用户,而不是小区里面有什么网就选择什么网络,NGN里面有标准就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运营商,但是我们现在的网络是做不到的,哪一个网络介入,用户就只能选择这个网络。 

我给建设部也提出这样的建议,让他们不要铺五类线,要铺光缆,因为这样成本会大大降低,如果我们中国做了光缆之后,国家所有光纤介入的设备成本会大大降低,而技术方面与国外并没有很大的差距,据我了解,有一些省、市已经在这样做了,驻地网融合的前景是很大的,工信部说要成立一个运营商,但我保留自己意见的。 

第五个就是终端的融合。手机、电脑、电视、车载系统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在区别销售额达到3亿多部,年增长72%,首次超过个人电脑销售量,预计今年达到4.6亿部。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销售量达1700万台,预计今明两年将分别达到4460万台;全球移动应用市场2010年收入达52亿美元,预计今年为151亿美元;中国2010年智能手机销售2800万台,年增长65%,2011年4700万台,年增长70%,其中WCDMA占一半。 

平板电脑来说,去年以苹果iPad为代表平板设备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 

移动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也是中国最大,用户最多的,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大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一个就是芯片技术,一个是智能终端OS技术,但这两个技术是中国的短板。如果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作为是不行的,譬如苹果短短几年时间市值大于中国所有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值,这是因为它在移动互联网上抢占了先机。 

智能终端系统是统一的终端融合的基础,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需要有作为的,如果没有作为是不可以融合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的。 

第二大部分是未来网络发展前景。 

互联网可扩展性已经遇到严重的挑战,BGP更新频率达到6次/s,一天要更新50多万次,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国际互连网最权威的架构委员会相关人员说的,路由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硬件性能增长速度。这里面涉及到安全问题,每一年造成损失全球每年约1800亿,而我们国家是几倍的数据在增长,互联网是大途径,是大系统的状态,互联网变成国家间互相攻击的工具,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有很大漏洞,这说明网络安全严重性是比较大的。 

还有绿色节能问题,互联网业成为能耗大户,已经消耗总电量的5.4%,而且每年都持续增长,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增量式改进当今设计的方法,我们能够满足明天的需求吗?10到15年以后,全球网络的需求是什么,人们的需求是什么都需要探讨。

技术的驱动力方面,新的计算技术来说,互联网是在个人计算机时代成长起来的,蜂窝通信工业在独立地发展,在国外提出互联网要从头再来,任何技术体系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包括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没有一个技术是万寿无疆的,包括网络也如此,我认为也包括现代的IP技术。现在需要以全新的架构考虑网络问题,为将来信息技术发展做好准备。英国一个技术人员提出需要Clean—Slate设计:第三代Interent,他说现在还没有进行到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很多人把IPV当成下一代互联网,但事实上不是,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络,就是新的架构,新的技术。 

国际相关研究情况是这样的,美国、欧盟、日本在五六年前已经进行未来网络技术的研究,而且已经建设未来网络测试研究中心,这个是有名的美国未来网络FIND研究计划(PPT)。这是一个GENI的设计概念图,从概念图上可以看到未来网络又是一个融合的网络,这里面绿的点面都是接点,第一代的网络是遍布全国的,当中含大概1000个接点。 

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包括GENI网络、2个美国国家骨干,众多商业研究机构都共同参与研究,得到大量设备工商的支持,而且日本、澳大利亚等全部参加研究建设,这个(PPT)是基于GENI基础上的实验图,在路由上也研究如何设计,同时也设计空间网络,德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都连成一个共同的网络。

我们国家CEIN是一个空白,建设是很有必要性的,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需要一个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网络平台,实验验证是互联网研究的基本方法,用于实验验证网络平台应具有一定规模用于现有互联网。现有互联网问题的解决和新技术评估与验证,需要一个灵活的实验网络平台。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的实验网络平台。 

当时在汇报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6月7日两院院士大会中指出:要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温总理在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讲话中也特别指出,尽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发改委、工程院已经确立我们要建立网络创新环境,我就拿华为的案例讲,华为在承载网、路由机的领域一直亏损,一直到2008年,之后坚持做下去,现在变成路由器三个国际前三名企业,为什么亏损13年它们还连续做?因为它觉得它是国际一流的技术,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不是国际一流的,他们连续亏损13年做起来不容易。下一代网络不能再由企业做,如果我们再不醒悟的话,华为还要继续亏十几年去追赶国际技术,但赶不赶得上还不能确定。 

第一时期我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哈尔滨、武汉等十二个城市设立网络交换节点,光传输设备、量子通信设施,以及相应光纤线路组成一个全国网络、运营管控中心设在北京,第一选择十二个城市原则是要覆盖主要参加该领域实现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参加单位25个。

任何好的技术,如果离开互联网庞大资源和广泛用户群体,再好的技术必定也会失败,因为这么大的用户群体和应用习惯不去维护的话肯定会失败的,因为必须要融合、互通,而且有一些技术可以相互借用。

具体的内容就不展开讲了,汇报时间也到了,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