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三网融合中广电的“转”与“变”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通信世界周刊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29 11:43 
核心提示:OTT本身有极强的互联网“基因”,作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在自身多种要素(如全程全网没有实现、全国有线一张网并没有真正实现、相关有线网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等)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的背景下冒然想借助OTT的力量弥补自身短板,无异于“与虎谋皮、与狼共舞”。

作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三网融合战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2012年显得格外重要。

过去几年广电行业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技术领域和产业本身都在经历变革,同时消费者需求也在变。因而,穷则变,变则通,广电行业面临不得不“变”的挑战。

在“变”的口号中,BIRTV2012展会本身对业界却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全国各地广电系统诸多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报告会还是展会,更多的是站在媒体的角度看待相应设备产业链条,关于中国有线行业如何在技术、标准等层面尽快形成一个体系并没有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且论坛和场馆展示的新意不足,对自身业务无借鉴意义,以至于在BIRTV展会同期,诸多业内人士借参加展会名义来到北京,各自组织多场小范围的交流会/沙龙等。

这些现状让相当一部分厂商也陷入尴尬的境地,对于BIRTV组委会而言,求新图“变”迫在眉睫。

技术与产业变革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广播网的垄断局面,新的业态互相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来临,用户需求被不断激发。

同时,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多屏互动等应用场景逐渐普及,促进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融合,形成终端倒逼市场的现状。

并且,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出现后,电信和广电运营商需要探索如何将其与“三网融合”结合起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现在不仅是“三网融合”,而是多网融合时代,广电曾经错过两次机遇,现在面临第三次发展机遇。

他认为,网络融合时代,广播、电信都是源自工业鼎盛时代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广播的覆盖率、电信的普及率都要走向互联网的渗透率。可见,信息时代,将拉动制造业的新一轮发展,为产业带来机遇。

“转”身全媒体

同电信运营商向全业务转型一样,广电运营商也转身拥抱全媒体。今年BIRTV的主题是“品格媒体·品质生活”,随着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需要向全媒体转型。展会中CRI提出:“广播转身,拥抱全媒体。”但是向哪里转、如何转,是产业链各方需要进行积极探索的问题。

在网络建设方面,由于国内有线运营商网络整合还未完成,同时面临IPTV和OTT的追击;在国家政策方面,经过两次试点城市的推进,目前全国三网融合已达到54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覆盖3亿用户。

杨培芳认为,广电要紧随技术演进的趋势,不要只局限在有线网。

同时,三网融合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认为,目前僵局之一就是作为电信运营商和有线运营商都在担心自身用户会流失,但如果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想要破冰前行,相应主管部门应鼓励各方力量围绕着大众的衣食住行去创新一种或者多种真正符合三网融合特征的全新业务。

近几年,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广电系转型的方向主要为IPTV和DVB+OTT模式。

首先,在IPTV方面,CNTV与百视通已成立合资公司,并且今年5月份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省级电视台可以申请IPTV分平台播控权,明确了“运营商+CNTV百视通+地方广电”的“1+1+1”的合作模式。

另外,自去年底广电内部开会讨论后,地方电视台开始引入了3G技术,通过3G网络进行视频的实时传输。在BIRTV展馆中,一些厂商已经打出了“手机直播、3G直播”的标语。

而三网融合的另一个探索,是由多家有线运营商、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共同发起的DVB+OTT融合创新论坛的成立,提出“融合就是创新”,其对于传统有线电视与互联网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但是,在其成立仪式中,还没有互联网企业的加入。(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