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吴保安就CCBN2011展览会答记者问

来源:广电总局网站 作者: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3-23 11:45 阅读:
核心提示:2011年3月22-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1)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吴保安就本次展览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1年3月22-25日,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1)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吴保安就本次展览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CCBN2011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及布展情况。

答: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广电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CCBN2011以“推进三网融合,共享广电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广电行业的精英企业、学术专家,继续搭建起展示行业发展成果的平台,成为新时期中国广电发展新的风向标。

CCBN自1993年正式开展以来,见证了中国广电的改革与发展。展会不断吸取经验壮大自身,不仅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同时也是世界排名首位的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的行业盛会。CCBN以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感知、对政策理念的深入解读,为中国广播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先进的机会,为国外广电同行建造了一个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

本届CCBN共包括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部1-10号展馆(共14个分展馆)和1个室外展场,具体为:1A、1B、2A(1号馆二层)、2B(1号馆二层)、2、3、4、5、6、7、8A、8B、9、10号馆和室外展场。其中1B、2、3、6号馆为国际馆,其他为中国馆,将迎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多家厂商参展。

本届CCBN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届,也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上做到了创新突破,汇集了学术交流、专业论坛、技术展会等各种活动形式,力求以更加专业化、更加国际化、更加人性化、更加开放化的状态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人。

问:请您谈谈CCBN2011展览会新的理念。

答:三网融合作为中国广电行业近年来的热点,在2011年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作为行业的风向标,CCBN2011在内容设置上也是以三网融合为中心,从广播影视行业制作、传输、管理(采、编、播、传、收、测、媒体资产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等各类技术和设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电影、信息化视听、通讯、IT、电子等各个方面,为大家呈现三网融合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形态,尤其汇集了广播影视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高清化的最新成果。

在活动安排上,CCBN的重要环节--主题报告会历来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每年发布行业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的首选平台,此次主题报告会也将更多地围绕三网融合政策成果与发展趋势等进行研讨。报告会所发布的政策、动向预示着广电 “十二五”规划和三网融合、新媒体规划的大幕拉开,必将成为行业工作、技术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参考。

此外,展览期间还会有一系列论坛研讨活动举行,研讨会紧扣三网融合的主题,从技术、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讨论广播、网络、卫星技术、3D电视、信息化视听等问题,涵盖广电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亮点,对三网融合的成果与未来进行探讨。

同时主题报告会下午的厂商演讲环节也继续得到参展人员的热烈支持,如摩托罗拉、思科、爱立信、新奥特、汤姆逊、浪潮等一批业内精英企业的演讲也将围绕着三网融合的主题展开,带来新鲜的思想碰撞,为展会奠定了专业化、开放化的氛围。

问:请问CCBN2011展览会将会展示哪些最新的科技成果?

答:CCBN2011坚持“创新、融合、服务”为理念,打破了媒介技术的区隔限制,以三网融合与NGB、高清电视、新媒体(CMMB、网络电视、IPTV等)、3D电视、信息化视听等行业先进技术为主要展览热点,设立众多的专业展区,共有:视音频制作展区、传输与覆盖展区(有线、地面、卫星)、发射展区、测试展区、播控展区、数字电视机顶盒展区、三网融合展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展区、数字新媒体展区、直播卫星展区、数字视听与家庭网络展区、影视灯光音响展区、数字电影展区、大屏幕显示展区、转播车展区、吊臂/云台展区、运营商展区、媒体区等。对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互动电视平台、有线双向网改造、BOSS系统、直播卫星技术系统、机顶盒等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是中国广电科技发展规模最大、技术最新、产品类型最多的盛大检阅。

三网融合新成果作为主要展览内容之一,将再次为大家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的服务形态。展会的信息视听将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不仅仅有视听终端产品,还有大屏幕视听景象。作为广电融合规划的重要部分,相关NGB技术、标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本届展览的重要展示内容之一,新媒体技术伴随着“三网融合”的脚步,也将贯穿于整个盛会。

展会从科技创新到科技工程向观众进行了全面的案例展示。其中,科技创新案例展示了开放实验室建立的模拟应用,科研项目通过3D展示了端到端的技术应用以及实现频道技术。科技工程案例将会推出实用派套餐,即能应用在具体使用中的困难案例的解决问题,包括安全播出、科技系统、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电影制作播出。在科技创新中推出应急广播系统、播控平台建设、三网融合技术应用以及地面数字电视的无线覆盖。另一方面,展会继续秉承创新、融合的理念,在电影制作与播出方式上将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基于电视频道的前期传输以及3D电视频道架构,继续鼓励、推进中国广电行业的自主创新进程。

问:总结以往经验,CCBN2011展览会在服务方面将会有哪些新变化?

答:CCBN2011秉承完善服务的理念,为参展人员创造了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化、更具创新性、更具和谐性的观展环境,使参展机构与观展人员能够切身体验到当今我国广电事业的先进技术与贴心服务,同时也展现出了CCBN居于世界前列的先进的展览水平与风采。

本届CCBN将坚持以往的专业听众组织、媒体宣传、会务安排一站式服务等,设立完善的信息发布系统,实时滚动播出各种展会新闻、展会动态和展商活动等资讯,观众可通过设置在各展馆的电子屏幕了解展会期间的最新信息。另外,利用参展商查询系统的电子显示触摸屏,参会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查询到当前所在展馆的位置、参展商信息等。现场还配备了参观指南,全面介绍了CCBN展览、会议、住宿、用餐以及北京相关旅游景点信息。洽谈休息区为参展观展人员提供了免费上网等服务,方便参会人员交流休憩。同时,展会还开通了短信提醒服务,向与会人员提供展会信息和天气情况的短信提示服务。

作为CCBN的创新亮点之一的第二届“CCBN创意设计大赛”也会在展会期间举办,内容涉及展台设计、绿色环保、科技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参展商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展示自己的平台。现场还设立大赛作品展示区,供参赛人员观摩学习,力求将大赛打造成CCBN的品牌式环节。

问:请您介绍一下CCBN2011展览会的具体流程安排。

答:CCBN2011综合了技术展会、学术论坛、会议研讨、参观考察等各种形式,为与会代表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便捷的休息空间: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CCBN2011主题报告会;23日展览正式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始,并将持续至25日;同时CCBN2011系列研讨会也将于23-25日在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召开;3月24日下午展览中心1号馆前广场将举行第二届“CCBN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25日CCBN与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将共同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CCBN科技创新论坛和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CCBN杯)颁奖典礼。展会学术内容丰富多样,与会代表可自行选择参与。

为了感谢各界人士对于CCBN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展览会还将于22日晚在五洲皇冠假日酒店二层大宴会厅举行CCBN2011开幕晚宴暨第八届“电视美术、灯光设计工程奖”颁奖典礼,24日晚“CCBN京彩晚会”也将在北京天桥剧场准时开幕。25日全天,展览会将安排组织住会代表参观考察颐和园、圆明园,感受北京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古城氛围。这种将文化感知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活动安排将会给参展人员提供更自由、更开放的交流空间,创造出CCBN特有的展会氛围。

问:最后请您谈谈CCBN展览会提供的这样一个广电行业的交流平台有什么意义?

答: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CCBN吸引了包括亚洲、欧洲、美洲等海外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CCBN2011共计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厂商参展,其中国际厂商数量占16%以上。届时各国参展厂商、高级专家、专业技术人士以及业内观众都将到会参观交流,势必将成为中外传播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各海外参展团体都带来了自己最为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为我国广电行业学习观摩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好机会。三网融合对于我国广电行业来说是极具机遇又极具挑战的一课,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具体调试,而许多海外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有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此次的沟通交流对我国尽快健康、系统、有序地推进三网融合进程,加速我国广电产业的适应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我国广电行业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国外行业人了解中国广电行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通过这次的沟通,中外广电机构能够实现经验、技术的交流碰撞,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广电事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