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谈“十二五”新能源发展(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东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8 13:23 
核心提示:警惕舍本逐末 日报: 2009年,中国政府就曾表示新兴产业风能和多晶硅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你是否认为国内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过热? 倪维斗: 目前看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但也暴露出许多问

警惕舍本逐末

日报:2009年,中国政府就曾表示新兴产业风能和多晶硅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你是否认为国内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过热?

倪维斗:目前看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关键技术没掌握,产品质量不过关,许多机组不能并网,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发电设施没有发挥作用。

据统计,中国目前风电装机容量约达4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发电量约430亿度,平均每千瓦装机的发电量约1000千瓦时,大量的资产设备利用率低。所以总的来说目前最好稳一稳,好好总结经验,不要一味地闷头往前赶装机指标。

新能源建设是不是过热?我觉得是相对的。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调控。风能方面,目前制造端的竞争比较激烈,我国就有70~80家风电设备生产商,制造成本也下降了不少,使得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增大。这对风电行业发展是有利的。

目前风电已改为标杆上网电价,这表明政府试图理顺风电上网电价形成体制,保证风电开发项目能够实现合理的盈利水平,避免一些企业为了清洁能源政绩,甚至是为了“跑马圈地”而低价竞标、挤垮竞争对手的不公平现象。但要真正理顺风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还需电网公司的配合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日报:那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否存在产能过剩?

倪维斗:据报道,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能约为1500万千瓦。中国95%以上的光伏产品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但随着2010年许多欧洲国家大幅度缩减补助,取消税收优惠,欧洲光伏消费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确受到打击。

而国内光伏发电消费市场一直难有大规模增长,主要因为补贴成本太高。实际上,目前我国从普通电价中每度电多收4厘钱来补贴新能源。按照2010年全年发电总量4.14万亿度电来计算,用于新能源补贴的资金为165.6亿元。如果按照光伏发电每度电补贴1元计算,也仅能补贴165.6亿度电,还有其他新能源发电量的补贴,因此远远不够。

如果中国光伏产品一直是90%以上出口国外,对中国来说的确不划算。太阳能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还会产生环境污染,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污染物,而使用过程确实是清洁无污染的,这就造成了把“污染留给自己、清洁送给他人”。我们需要继续发展太阳能产业,加强对光伏新技术的研究,走出自己的技术道路,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更需要逐渐扶持和培育自己的太阳能消费市场。

防止冒进发展

日报:新能源汽车也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你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倪维斗:汽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汽车燃料仍会以包括汽油、柴油,及其他醇醚类燃料在内的烃类燃料为主。电动汽车要想像目前传统能源汽车一样普及,尚需时日。跨越发展是个系统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和某一个领域取得突破就能解决的。几年前我国曾大力投入研究,希望把氢能燃料电池动力作为汽车跨越式发展的方向,但众所周知,其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电动车的技术水平只能达到小型短距的要求。对新生事物发展的推动要符合技术发展水平。

我认为混合动力车比较符合中国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混合动力车分两种,一种是由热动力源(600405,股吧)和电动力装置组成,热动力源只负责给电池充电,再由电动力装置驱动汽车。这样动力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灵活调控汽车,而热动力发动机将保持在最佳工况下运行,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对于这种混合动力车,汽油机和柴油机效率的提升就有很大潜力。另外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由电池装置驱动,但续航能力有限,当电池电量耗尽时由传统热动力源继续驱动汽车。这种汽车在目前来说也比较切合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电动汽车,并不是完全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按照中国的电力结构,综合来看电动汽车的减排作用大约是20%,并不十分明显,因为中国的电力生产主要还是来自火电。发展电动汽车关键还是减轻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石油替代产品,例如天然气、醇醚燃料。这个行业一定要有大的发展。

日报:你觉得“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发展最值得警惕的问题是什么?

倪维斗:中国新能源产业,或者说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且国家支持的力度也很大。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以346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吸引清洁能源领域投融资方面最多的国家。但我国新能源产业仍面临诸多瓶颈,例如我国太阳能产业里许多关键设备和技术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实际上又是在做高端产业的低端,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代工。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初期是不盈利的,因此需要国家大力支持,但国家的钱要用得恰到好处,还是要算经济账。在新技术发展路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宜采取集全国之力大发展的模式,而应集中精力,支持研发,抓好试点工程,切实总结经验教训,不可盲目推广。

此外,政府的决策体系也应科学、透明,不能以个别领导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应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避免重复高端产业低端做,重复低附加值代工的老路。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