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浅谈博客的传播功能

来源:《新闻爱好者》 作者:唐金龙 刘 玮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30 22:27 
核心提示:在博客的诸多功用中,其传播功能日益凸显。相较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博客在及时、全面、包容和互动方面优势明显,对传统新闻媒介构成了强烈冲击。因此,传统新闻媒介更应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面对,扬长避短,形成与博客共赢的局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博客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长起来。博客多元化的功能指向,尤其是在传播上的即时性、全面性、包容性和互动性功能,使其日益成为网民钟爱的传播方式,甚至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很大一部分受众,对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形成直接冲击。

博客的起源与现状

博客译自英文Weblog(Blog),也称“网络日志”,肇始于1998年的美国,它是一个无界的交流平台,开创了一个无壁垒的交流环境。2002年,一些网络精英将博客介绍到我国,9月5日,《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同时刊登有关博客的文章。人们将此视为博客在我国植根的标志。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博客的出现,其蕴涵了更多、更巨大的信息价值:不同的博客选择不同的内容,经过收集和整理,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专业博客。“它成了类似于个人主页的东西,但又无须雕饰,只需自由而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类似于一种公开的个人日记。”①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有4.2亿网民,粗略计算4亿网民中一半在博。特别是近年微博和3G技术的介入,人们用博客记录生活,用博客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实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与沟通模式,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博客文化”②。在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据新浪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已达5000万户,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超过2500万条。

博客功能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互联网本身并不是媒体,只是一种传送信息的渠道和工具。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博客,却以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源于博客在传播方面具有以下功能:

即时性功能。新闻传播的价值追求之一就是传播内容的新鲜性和传播方式的及时性。社会上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的爆发,往往没有先兆,传统媒体难以提前做好报道准备,从得知信息到记者到达现场采访再到出版发行往往使得新闻大大滞后于事件的发生。而互联网正赋予了博客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功能,也使得博客的传播方式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实时性。现场亲历者(当然博客队伍中,也不乏从事新闻工作的博主)的迅速反应,使得他们的报道几乎能够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

近年来,博客成为许多突发事件的最先报道者,例子不胜枚举。2005年11月26日9时江西九江发生地震,一位网名为“寻找东海岸”的博主在震后4分钟就在博客上发布了此信息,比全国各家媒体的报道早了至少一刻钟。加上其他博客的及时跟进,为后续的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提供了及时新鲜的信息源和多角度的信息补充,可以说这是新闻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胜过传统媒体的标志性事件。③

微博的出现,以其更加精短和便捷的特点,使博客队伍迅速壮大,其传播能力与速度日益凸显。其具有非常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地方,只要手机可用就能更新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创建“嘀咕”微博网站的李松博士认为,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公众关注的动态性事件,诸如2008南方冰雪灾害、2008年奥运会、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的进展情况发布中,博客,尤其是微博的即时性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3G技术使得影像互动和文字短信的交流更加迅捷,随着这一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成熟,将会使得博客的传播功能更加臻于完善。

全面性功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博客因其发布主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布内容的全面性。博主(Blogger或Blog writer)中既有社会上层人士,也有芸芸普通民众;既有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也有往日传统媒体的普通受众。对待新闻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方面和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取舍,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柴米油盐,都可以成为博客的内容,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包罗万象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叙述语言和表达方式,于是,针对同一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报道和评价方式。虽然博客习惯上被分为“草根型”和“精英型”,但两者的转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榕树下的负责人之一,著名作家陈村就说,网络的即时、自由和互动对习惯了审查制度的作家、专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④而通过网络点击率和跟帖的考验,安妮宝贝、慕容雪村等网络写手则纷纷投奔传统媒体成为畅销书作家。(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