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最弱处竞争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封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31 13:12 
核心提示: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未来成为不断讨论的话题。“消亡论”、“冬天论”……还有消亡的时间表纷纷出笼,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新媒体能否替代传统媒体。

2004年以来,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未来成为不断讨论的话题。“消亡论”、“冬天论”……还有消亡的时间表纷纷出笼,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新媒体能否替代传统媒体。

当然,部分替代无可避免,新媒体总会拉走一批受众,分歧的实质是能否完全替代。我从一个新角度看完全替代之不可能,关键是传统媒体是大众媒体,新媒体是小众媒体。后者一开始就是着眼于小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网络运用是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个人主页、文件传输……新媒体进入了一个传统媒体没有注意也几乎无法涉足的细分市场。

随后,传统媒体就满腔热情追求“融合”了,纷纷上网“晒”自己的内容——或者自办网站。或者免费送给商业网站,1999年《辽沈晚报》与新浪签订合作协议,要求后者必须以24小时滚动的方式,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新闻上网,不要钱,只要注明报名就行。或者以极低的价格成交,当时搜狐网的新闻主管说,一年3万元人民币就是合作者里较多的了……一年?所有编辑记者的心血!3万元?——欲哭无泪!

只说这融合的结果,实际“养大”了竞争对手。最近读到李幸先生一段话:“其实融合是互联网媒体的事,他们才要融合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传统媒体讲融合,就把自己融到互联网里去了。”——恍然大悟!以前怎么没有这样想过呢?传统媒体是不是中了新媒体的“招”呢?蓬门今始为君开,请客容易送客难……新媒体兵不血刃就进入了传统媒体的核心市场,成为“貌似”的大众媒体——现在普遍说法是新媒体既是大众媒体又是小众媒体,既能“一对多”又能“一对一”地传播。但我们认真想一下,那些“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内容,究竟是“谁”创造的?如果把传统媒体“创造”的内容全部拿下,新媒体还有“大众”吗?——现在说这些当然事后诸葛亮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是好是坏,认命了,关键是今后怎么过?

今后怎么过有些是操作性的,如关于“网上支付墙”的种种尝试。而网上收费之艰难、之无策,更反证传统媒体追求融合是“成功得真失败”,上网对自己的贡献之一,就是害苦了自己!不忍心多说,还是贡献点理念吧。关键是认清新媒体是小众媒体。

且不说其“大众”内容基本是传统媒体供应的,只说新媒体自身的几大运用。首先是个性化搜索。搜索取决于兴趣,还取决于有多少时间、在一天中的那个时段、以及希望获得多少信息、当时的心情等等,直言之,搜索根植于个体差异。其次是圈子化交流。搜索小到“我”,社交小到“圈子”。社交网站如QQ校友录、人人网(原校内网),就是一个个学生圈子。2010年12月的豆瓣社区,有4699万网民,20万个用户自建的兴趣小组——235人/每组。再考虑那些临时小众,如BBS的话题与跟帖;固定小众,如网易社区、讨论版、QQ群、博主及其追随者……更可看清什么是小众甚至微众的圈子化交流。

最后是手工化生产。与工业化、组织化生产相对的手工制造。所谓Web2.0,就是用户“自产”内容的蔚为大观:博客、播客、拍客、晒客、闪客、短信迷、网络写手……近几年又兴起微博,手工生产的门槛不断降低。从Web1.0到Web2.0,越来越显出手工化生产的草根狂欢。而这三层:个性化搜索、圈子化交流、手工化生产的叠加,也使新媒体愈来愈凸现小众媒体的本质或趋势。

正是小众特征形成了新媒体的强势。其中既有传播原因:它把传播实践中早就存在的细分受众推向了极致;更有社会原因:利益多元化、社会民主化、个人表现欲有了技术可能等等。但是,一个健康社会总是永恒的双向运动:一边分殊化(分众化、分散化、去中心化),一边中心化,两者永远在同时进行。而愈是分殊化,就愈要重建或强化中心化。只说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共识、舆论导向、主旋律等等,都是强化中心化的努力。

放入“社会双向运动”的背景,新媒体的强势恰恰成弱点。只引中外两段话。一是香港作家林夕:“讨论区、聊天室……仿佛逢青必愤,看十段留言与百段没有任何分别,写的看的都两败俱伤,浪费生命。”二是全球最大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公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埃德尔曼:“在媒体技术爆炸的时代,除了每个人自己坚持的‘真理’外,不会再有真理了。”新媒体的强势又成为弱点。

看清新媒体的弱点,它就绝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长久处于竞争与合作之中,但现在说合作已经太多,看看铺天盖地的论“媒介融合”吧,合作过度了,我要强调竞争。竞争就要“避实击虚”,但攻击一般弱点没用,莱温斯基是克林顿的弱点,但把他从总统位置拉不下去!要瞄准强势中的弱点,弱点是强势的孪生体,是其强大力量的固有部分。对其的攻击是无法正面反击的,一旦正面反击,就会削弱其强势。那么,传统媒体就要在替代品最弱处竞争,即选择最佳战场作战,那是竞争对手准备不足、热情不足而又有报复障碍的战场。直言之,新媒体占据分殊化,传统媒体就要加强中心化,从众声喧哗到凝聚焦点——凝聚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的共识。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