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其他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全面推行(3)

来源:法治周末报 作者:赵晨熙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8-01-10 11:17 
核心提示:都是对损害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赔偿追责,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之初,就有业内人士推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会不会最终替代环境公益诉讼。 在马军看来,二者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交叉,但毕竟主体不同,且环境

都是对损害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赔偿追责,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之初,就有业内人士推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会不会最终替代环境公益诉讼。

在马军看来,二者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交叉,但毕竟主体不同,且环境公益诉讼更有助于社会民众对企业污染的监督和维权,因此,二者间并不是矛盾的存在,也不应是替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良性发展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明确提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答复。

“这一规定其实是对政府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和推进作用进行了明确,有助于解决一些环境公益诉讼操作中存在的难题。”马军说。

与此前试点相比,此次《方案》将赔偿权利人由省级政府扩大至市地级政府。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扩大范围主要是为了提高赔偿工作的效率。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主要发生在地市级层面,地市级政府在配备法制和执法人员、办理案件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能够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鉴定评估是关键中的关键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树立“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不过,关键就是“价”要如何确定,因此,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数额的鉴定评估是个绕不过的“坎”。

“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难度的鉴定评估直接关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额度与力度,过低难以达到惩治违法企业的目的,过高又对涉事企业不公平,均不利于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夏军向法治周末记者坦言,这恰恰是此前我国很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通病”。

2010年7月,紫金矿业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的紫金山金铜矿发生污水渗漏,严重污染汀江流域。7个月后,紫金矿业被判罚金3000万元,被公众质疑“大污染,小处罚”。

据参与此案的夏军透露,当时3000万元罚金全部是针对渔民养殖鱼类直接损失的索赔,并未包含汀江污染及治理费用。治理费用显然是最大的部分,但因鉴定评估存在问题,故法院判决时只认定容易估算的直接损害。这也直接导致这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普遍判赔过低。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提出,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环保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夏军介绍,由于环境自然变化等因素,使生态环境损害证据的精确性与时效性存在矛盾,现场证据又容易灭失,因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在世界领域也是一项难题。一直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又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这也导致评估的质量参差不齐,司法鉴定意见公信力受到质疑也导致法院审判中关键证据采信面临困难。(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