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可自毁公信力
冒充“央媒”记者敲诈,一开口就要20万元;盗用正规期刊刊名、刊号,假杂志比真的还要 “高大上”;假记者背后有真记者撑腰,敲诈不成就予以曝光……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次通报近期查办的八起典型新闻敲诈案件。
一段时间以来,真假记者以“曝光”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刊发了充满虚假内容的所谓“报道”,极少数无良记者道德缺失、胡作非为,更有一批假记者目无法纪、坑蒙拐骗,甚至出现真假记者内外勾连、相互利用、鱼龙混杂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行业的“毒瘤”。这些行为破坏新闻媒体公信力,败坏新闻行业形象。
媒体的公信力从哪来?一方面是媒体刊发的内容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是正面的。这两个方面缺失任何一方,媒体都会自毁公信力。但为什么新闻敲诈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蔓延势头?
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念和混乱的内部采编管理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两大原因。
新闻敲诈的核心是利益关系,没有利益就不会有敲诈。新闻敲诈一般出现在自收自支、靠正常广告和发行挣不来钱的媒体,包括产业报、行业报以及一些新闻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件中,有不少是打着新闻媒体网站、网站区域频道和网站记者名义进行的,也基本上是以“监督”、“调查”、“曝光”相要挟攫取利益,这反映出一些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一些新闻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将经营行为和新闻采编混为一谈,甚至规定了记者编辑承担“创收”指标。正是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媒体主管部门或单位对记者编辑违规违纪的不良采访行为,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个别新闻媒体有法不依、违法经营、利益驱动、管理混乱,其主管主办方和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这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屡禁不止的体制上的原因。
因此,治理屡禁不止的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从根源入手,完善新闻管理的体制机制,各级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方必须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只有扎紧体制“篱笆”,才能使新闻采编活动走上健康规范的正路。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以及“三假”的泛滥,也是对国家治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打击这些违法违规活动,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