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管理专区 >

CEO年薪1美元的背后

来源:财富中国 作者:Mina Kimes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7 20:39 
核心提示: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那些刻意领取微薄薪水的CEO们也许另有所图。 如果一位CEO愿意接受1美元的年薪,此举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这位CEO具有大局观念,愿意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牺牲。当然,这个CEO可能暗地里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股票期权,但这些报酬取决于

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那些刻意领取微薄薪水的CEO们也许另有所图。

如果一位CEO愿意接受1美元的年薪,此举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这位CEO具有大局观念,愿意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牺牲。当然,这个CEO可能暗地里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股票期权,但这些报酬取决于公司的成功。由此可见,1美元的年薪毕竟是个豪迈的姿态,意在昭示CEO们对公司前途充满信心。

然而,这也可能仅仅只是个烟幕弹。最近一项由吉尔伯托 洛雷罗(Gilberto Loureiro)、阿尼尔 马奎加(Anil K. Makhija)和张丹(Dan Zhang)三位教授进行的研究表明,多数情况下,1美元的年薪只不过是个公关策略而已。这份研究报告写道:“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1美元的CEO年薪只不过是个策略,用来掩盖这些CEO的寻租行为。因此,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实行所谓1美元的CEO年薪并非像表面看来那样是种牺牲,而是那些更富有、更自负、且具有影响力的CEO的机会主义行为。”

开创1美元年薪先河的是克莱斯勒的前任CEO李 艾科卡(Lee Iacocca)。上世纪70年代,克莱斯勒曾一度陷入危机,只得游说美国政府以寻求援助,为此艾科卡大幅削减了自己的薪水。后来其他CEO也纷纷效仿,其中就包括温迪快餐(Wendy's/Arby's Group)的尼尔森 佩尔兹(Nelson Peltz)、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萨默 雷石东(Sumner Redstone),以及苹果的史蒂夫 乔布斯、甲骨文的拉里 艾里森、思科的约翰 钱伯斯在内的一大批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管们。

近年来,更多高管加入了1美元年薪的队伍,其中不乏谷歌的埃里克 施密特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约翰 麦基等大牌CEO。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通用、克莱斯特和福特的CEO统统承诺自己只领1美元的薪水。花旗集团的CEO潘伟迪(Vikram Pandit)在2009年和2010年也只是各领了1美元的薪水(不过他的低薪生涯很短暂,花旗集团最近为潘伟迪开出了一份多年期的薪酬方案,总价值超过2,000万美元)。

这些克己奉公的CEO虽然损失了部分薪水,但却“失之工资,得之股权”,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洛雷罗和该研究报告的其他两位主笔人研究了50位只领取1美元年薪的上市公司CEO在1992年到2005年间的总体薪酬水平,发现如果把基于股权的报酬也计算在内的话,那们他们挣的钱一点也不比其他CEO少。这些CEO的正常年俸的中间值大概在61万美元,虽然他们放弃了这笔钱,但却获得了价值超过200万美元的递增股权奖励。

股权报酬可能是一件好事。如果CEO们放弃了大量的工资或奖金,用来交换股权,那么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财富和公司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这会促使他们尽力追求公司的增长。不过洛雷罗等人的研究指出,尽管1美元年薪的信徒们常常拿这种“一荣俱荣”的假设说事,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支持这一假说。三位作者发现,这些给CEO减薪的公司将高管的表现与其业绩联系起来的必要性并不明显。这些公司也并没有因此赢得发展的良机,而且也没有历史记录表明他们曾用股票期权来奖励公司高层。

此外,“1美元CEO”们的人事变动频繁,进一步从根本上挑战了这一假说。一旦公司中止原有的薪酬方案,大幅削减薪酬,仅有48%的CEO接受了减薪,继续留任。而在1993年到2001年间,上市公司CEO的总体变动率仅为9%。

该研究的作者们认为,对于1美元年薪来说,更好的解释是“管理权力假说”。该假说假定CEO们之所以领取1美元的薪水,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他们写道,创立1美元年薪制度的企业,其公司治理往往较为薄弱。其中只有34%的此类企业有独立的薪酬委员会,而一般上市公司有67%都成立了薪酬委员会。在“1美元CEO年薪”的企业里,权力都集中在公司高层,他们的CEO平均拥有10%的公司股权(一般上市公司的CEO仅拥有3.2%的公司股权),外部机构拥有这些公司53%的股权(而在一般上市公司里,外部机构的占股比例为61%)。(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