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独家报道 >

声音改变生活(3)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孟娜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12-14 17:03 
核心提示:刚好在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胡校长,发表了一篇讲话,因为他也是我在英国读研究生的时候的导师,他在对于英国BBC的整个案例的了解之后,其实在1997年开始,BBC已经开始做整个数字媒体的转型,在互联网领域当中,

刚好在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胡校长,发表了一篇讲话,因为他也是我在英国读研究生的时候的导师,他在对于英国BBC的整个案例的了解之后,其实在1997年开始,BBC已经开始做整个数字媒体的转型,在互联网领域当中,从Iplayer这样一个播放器的推出,能够把所有在BBC旗下的音频内容,包括视频内容全部集中在这样一个播放器当中。那个转型已经非常成功了,直到今天为止,它的内容端上做了一个大胆的设计,这个设计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发现确实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在内容方面,它真的已经打破了在传统的频率、频道上的这种界限,它是以打破在传统的频率频道上的内容端来作为一个整体的界限,它作为内容端作为整体的设计,在最顶层的设计当中,拿音乐广播来讲,就是把音乐和音频聚合成一个大的内容平台,在这个大的内容平台之上,首先是做内容的大聚合,接下去再做整个传输渠道的分布,下来是整个技术中心的支持,以及包括在运营层面上的整个分层设计,我觉得在设计当中给我们非常好的思考,我觉得现在中国广播的四级体制中来讲,这样的体制的突破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有没有可能在小的范围内或者是在小的区域性当中,我指的区域性不是指地域性的区域,是指以内容作为界定性的区域能不能产生这种联动效益,这很有可能将对我们下一步对广播和互联网的融合转型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我们现在还是单兵作战,那么在很大层面上它所付出的成本太大,而且机会太少,我先抛砖引玉吧,来说说我个人非常浅陋的见解。

主持人:我觉得刚才周总讲的这个过程其实是传统广播在认知、在感受和融合的一个过程,然后去发现融合的真正模式。我倒认为广播为什么到现在还可以算是不错的生存,或者说声音媒体还可以不错的生存,前提可能也是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于广播来说,在90年代最鼎盛的时期,广播经历过一段时间基本上处在一个很没落的阶段,什么给广播带来了第一次的生机?移动短信。广播成了传统媒体中第一家进行互动的媒体,那个时代广播就是新媒体。现在网络还是互动,那时候有了短信之后创造了互动的一个机会,电视后来也做了,但是它不太适合电视的呈现方式。接下来可能不能算是技术的进步,但是是技术太来机会,是汽车进入家庭。接下来这次的机会就是移动互联给广播带来的机会,我最近这两年一直在跟微信探讨,我觉得微信是一个声音产品,原来信息、短信都有了,为什么有微信大家要使用,是因为声音变成了传播的一个方式,我们一直在跟微信探讨,我们能不能利用微信的平台去真正的打造一个声音的产品,但是我觉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把微信的这个功能开发出来,大家现在拿电台、拿微信互动,还是拿短信的方式?其实这个没有很多真正的内容开发出来。举个例子,我们家“领导”也是主持人出生,他们班是在原来的中传广播学院播音系,他们班一个班全是主持人,他们班里面的群没有一个人往上写字,因为他们一班全是主持人,没有一个人在网上写文字,全是语音。每天早晨她把它放开,那就是一个电台,基本上覆盖所有的内容,育儿、升学、投资、健康、政治、八卦全有,跟一个电台一样,那简直就是一个声音的社区,我就在想这样一个产品它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事。从技术的角度我们更愿意听听像陈涤非陈总站在技术公司的角度,同时也做产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未来音频的产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陈涤非:我们作为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专业性相对还是弱了一点,中国移动始终是以技术为先导,始终在考虑各个的变革当中,通过技术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一些产业上的帮助。在早些年,大家知道短信改变了大家的沟通方式,从第一条短信发出的第一天起,短信给大家的生活方式做了很大的改变。到今天我们在关注的就是主持人所说的音频,因为我们看到在《人类简史》当中所提到,人能够从远远的走出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语音,这其实已经在几万年前已经在我们身边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就是语音,而今天这样一种语音的沟通方式,它又进一步地升华。它使得我们不仅仅变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这个我们玩得已经很好,再往后我们会更多地向人和机器,更多地缩短我们相互之间,在不同地方之间人的沟通和冲动,缩短这样的距离,语音的价值正在不断地被放大。互联网女王麦瑞米克(音)在她的2016年的互联网报告趋势当中,她提到一点我们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内,在她明年做报告之前我们肯定能看到语音成为一种新兴的的各种硬线件作为入口级的定位。(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