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能火多久
本文原标题:《行业乱象被无视 共享单车何谈未来?》
2017年4月底的周末,这个本该媒体人休息的日子,被摩拜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所占据,媒体人的朋友圈也被摩拜各种信息刷屏。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累计骑行次数超过6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单车运营平台,这是摩拜单车对自己一周年的总结。
自嗨的共享单车
在摩拜单车发布会结束后,日订单量超过2000万是被各大媒体广为传播的一句话。在一些媒体关于共享单车的报道中,甚至出现了黑摩的减少70%的论调。更有意思的,还是4月12日摩拜单车就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自上线以来,全国骑行总距离已经超过25亿公里,这大约是从地球往返月球3300次的距离,节约了4.6亿升汽油,减少碳排放54万吨,相当于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不可否认,以摩拜单车、ofo、小蓝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平台,对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提供了便捷,但其实际贡献是否如白皮书所说的那样,这恐怕很难验证。不过,摩拜单车已经沉浸在自嗨式的狂欢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摩拜单车发布会上,订单量和风轻扬版本的新单车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而共享单车出现的乱停放等问题却未被提及。
坦白说,摩拜单车这种过度鼓吹贡献,回避乱停放等尖锐社会矛盾的做法,已经将共享单车这个新兴的行业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想想一年前,媒体关于滴滴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内容多是日订单量千万,解决了数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改善了数亿人的出行难题。再看一年后的今天,网约车新政出台实施后,曾经以廉价著称,并砸出上百亿真金白银补贴用户的滴滴打车,被消费者愤怒的帖上了昂贵、打车难等标签。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消费者对滴滴打车的态度居然是天翻地覆,这一巨变背后,值得网约车平台们反思,也需要引起共享单车平台们的警惕。一针见血的说,2016年滴滴颠覆了出租车,2017年共享单车颠覆了滴滴……那么2018年,共享单车或将被又一个新兴的共享经济颠覆,这才是最可怕之处。
共享单车能火多久
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网约车,从最初疯狂的补贴大战,到偃旗息鼓,不过两年左右的光景。同样是致力于解决用户出行的共享单车,又能火多久?明年,还是后年?想必,正自嗨的摩拜单车或许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
现在看来,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是资本与政策的一场激烈博弈。为了抢占市场,疯狂的资本不惜重金,仅Uber一家在国内市场的补贴就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当资本用数百亿补贴培养了消费者的习惯后,政策的出台,将资本烧钱培养的消费习惯瞬间归零。从表面来看,网约车被严厉的监管政策搞残了,殊不知网约车平台死于资本的贪婪。正所谓,Nozuonodie!(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