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纷纷“落子”新能源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欧、日等经济体纷纷将新能源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各国相继出台能源政策,欲抢占新能源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新能源已不再仅仅是应对人类能源匮乏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追寻,而正在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为此,我们编发本组稿件,以期帮助读者从中管窥世界新能源发展大势……
美欧日:下注新能源技术与产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美、日、欧等在注重提高传统能源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均把新能源技术与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希望尽快形成新增长点以应对目前的经济危机。此外,以电动汽车为龙兴的电动机械的研发,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先进能源文化日益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点。
高安全性核能
由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在未来面临枯竭,研发从根本上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重大攻关项目,其中核能成为研发重点。
但由于现有的核电技术采用的是核裂变原理,其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以来,全世界对核电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导致核电发展速度放缓。安全性较高的受控核聚变技术成为核能研发的重中之重。
目前受控核聚变领域的研发重点有二:一是利用氢同位素为原料,二是利用氦一3为原料。前者是主要方向,但实现的技术难度较大。2007年10月,中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合作的“人造太阳”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在法国启动。如果这一项目获得成功,受控核聚变得以实现,那么人类将获得安全、清洁、低廉、取之不尽的能源,核电安全危机乃至能源危机将有可能成为历史。
氦一3是一种被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原料。据估计,100吨氦—3就可提供目前全世界一年的能源使用量。但氦一3在地球上的储量极少,不具有开发价值,但在月球土壤中却含有上百万吨氦一3。因此,到月球开采氦一3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的重要目标。
可再生能源
目前来看,受控核聚变技术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且很难预计何时取得重大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延缓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
一、提高传统能源能效。据国际能源署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发电量中近69%来自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近18%,核电占14%。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较复杂,加上核电发展受阻,传统能源发电仍是能源供应主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呼声下,提高传统能源的发电效率是今后各国努力的方向。
二、发展可再生能源。这种能源的优点是清洁、安全、储量丰富,基本可以满足需要,目前的不足是成本高昂。德国政府2011年5月30日宣布,将于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厂,这项决定使德国成为首个放弃核能的主要工业大国。德国之所以敢于放弃核能,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基本可以满足其需要。德国不仅能够负担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昂成本,而且通过产业化和技术的发展可大大降低成本。据德国风能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在德国陆地上全力发展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德国电力需求的65%。
三、推广智能能源。智能能源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合理安排能源生产、输送和使用等环节的新技术,利用它可大大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智能能源技术中,智能电网技术已获初步进展。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广泛使用智能电网技术每年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每年原油产量的约10%。
电动汽车研发
无论是核能,还是可再生能源,都要转变成电能才能投入大规模应用。可以预见,未来靠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直接提供动力的机会越来越少,电能将成为最直接应用的主要能源,因此,电动机取代内燃机是大势所趋,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应用的关键环节。
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噪声低、能效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目前,制约电动汽车的瓶颈是储电系统,即电池的储存量小、成本高,使得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与内燃机汽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较高的成本也使电动汽车推广困难。不过,随着科技进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