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科学推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21 09:59 
核心提示:西南地区是我国水力资源富集的地区,约占全国水力资源的71%左右,“西南不缺水”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也就是说从缺水类型上看,不属于资源型缺水。但由于西南地区的地质特点,使得这个地区普遍存在“工程性缺水”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再次遭遇旱灾,贵州、广西、云南和重庆等地旱情尤为严重。据新华社消息,截止9月中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358万亩,1454万人、919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而同时,9月5日~12日,嘉陵江、岷沱江以及汉江上游出现了两次中等以上强降雨过程,9月13日,汉江上游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受其影响,丹江口水库水位持续上涨,9月14日上午库水位涨至153.72米。预计,14日后汉江上游仍有强降雨过程,防洪形势不容乐观。长江流域出现上游抗旱下游防洪的局面,这一方面极大地考验着我国水利工程在水资源调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高蓄水能力,解决工程性缺水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力资源富集的地区,约占全国水力资源的71%左右,“西南不缺水”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也就是说从缺水类型上看,不属于资源型缺水。但由于西南地区的地质特点,使得这个地区普遍存在“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所谓工程性缺水,是指某些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由于其自身地理、地质特性不易存水,同时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不足因而导致缺水情况的出现。

“解决工程性缺水,就是要通过大型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节能力。”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指出,我国西南地区的工程性缺水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此类型缺水的状况会更为紧迫。以贵州为例,全省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毫米,人均水资源量在2800立方米左右,而据去年贵州水利厅的数据,全省年缺水量50亿立方米,农村人均保灌面积仅0.34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跟进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解决工程性缺水,一位水利专家表示,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顾名思义,工程性缺水就是需要改变水利设施的不足,但光建设是不够的,它需要对水资源做出评估,需要整体规划,同时还要配合农田水利的建设以保证水能真正流到田间地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前期规划和严格的后期管理。

协调推进,查漏补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有专家表示需要坚持“三协调”,即:协调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以及生态可开发量。

一般来说,技术可开发量是指水流落差及其所具有的能量指标;经济可开发量则主要根据电站性能、规模、电力需求等因素来测算;而生态可开发量着眼于水电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其开发不超出环境的承载力对当地的生态气候不产生较大影响。专家解释到,这三方面相协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三者做出不同排序。尤其是大型水电项目,需权衡各种利弊做好长期性规划。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是物种多样性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加上地质风险比较高,在开发大型水电项目时,就应当把生态可开发量排在前面。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施工、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以此来拓展水电的生态可开发量,不能唯利是图,盲目上马。

此外,年久失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需要常规性的安全检查,进行排险加固。水利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坤刚日前表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抗旱供水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可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推进。(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