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加强安全保障促核电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19 19:19 
核心提示: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影响显而易见:3月16日,国务院要求立即对国内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日本核电危机远未处理完毕,但是其已经影响到全球对于核电战略的选择:德国宣布在2022年关停所有核电站,瑞士宣布关闭部分核电站,意大利宣布将停止 发展核电。国际原子能机构不久前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151个会员国没能就未来核电的走向达成一致意见。核电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到台前,作为核能 发展大国,中国应该何去何从?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影响显而易见:3月16日,国务院要求立即对国内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由此,各地方兴未艾的核电建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放缓。

诚然,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一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后果非常严重,教训十分深刻。但是,我们在灾难面前不能退缩,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充分认识到:积极推进 核电建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之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国核电发展总体部署不应受到影响,我们不能就此停滞发展核电的步 伐。当前,要以安全作为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进一步提高对核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以对核设施进行综合安全检查、编制核安全规划为契机,改进和提 高我国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安全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发展核电。

在能源紧缺背景下哪种选择最现实?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性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现阶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核电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最现实的战略选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近年来各地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紧张形势经常出现。有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量年均增长率为11%,从 2005年的2.4747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10年的4.141万亿千瓦时。今年春季以来各地出现的严重“电荒”现象,就凸显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 求与能源供应紧张的尴尬局面。根据2020年中国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估计,国内约需发电装机容量10亿~14亿千瓦,而已有装机容量仅为7亿千瓦。面 对如此巨大的电力空缺,必然要求包括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

在诸多的能源中,核电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持续提供稳定的大规模电力。火电在我国电力消费结构中一直处于绝对主力地位,但是煤炭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往往 会对其供应产生放大性影响。并且,火电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能效较低。抛开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不谈,水电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开发难度相当大,并且一旦 受气候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使得水库水位降低,发电就会受影响。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遇到核心技术的瓶颈,其使用成本极高。而核电可以避免以上几 种能源存在的缺陷,具有容量大和基本不受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的优点,能够持续提供稳定的大规模电力。

核电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近些年来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迅速攀升,煤炭消费量大量增加,我国 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上升。对此,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而核电对环境影响最小,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其所有气态和液态排出物在排放前均经过严格处理,远低于放射性排放限值。因此,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核电。

此外,核电还是一种安全又经济的能源。据统计,人类受到的辐射照射中,有75%来自自然界,20%来自医疗诊断,只有0.25%来自核电,核电对人类 辐射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通过世界核能领域持续不断的努力,核电站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有资料表明,目前在役运行的第二代压水堆核电站,发生大规 模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概率已经降到了百万分之一。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由于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大量放射性泄漏概率降到了约五千万分之一。核电还非常经 济:对核电与煤电的成本进行对比发现,发达国家的核电成本普遍低于煤电成本,其中法国的煤电成本是核电的1.75倍,德国为1.64倍,意大利为1.57 倍。在我国,秦山和大亚湾等核电站由于前期基本建设投资收回摊薄了成本,经济效益一直较好。(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