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众多专家热议智能电网及电动汽车

来源:中华工控网 作者: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7 14:58 
核心提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微网技术……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电网发展的路径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众多专家为电网未来发展描绘了前进的路线图。

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微网技术……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电网发展的路径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众多专家为电网未来发展描绘了前进的路线图。

寻路院士论坛

4月25日~26日,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在京举行。院士和专家们围绕“新能源、新电力”这一主题,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科研的最新进展、最新成就和前沿技术,展望中国电力技术发展趋势,展示电网技术的最新成果。

专家们讨论最多的是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

因为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提升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新型电能利用模式,提高电能在清洁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节能减排,并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于是,智能电网的概念便成为必然,应运而生。

根据中科院院士周孝信的观点,智能电网属于电网发展到第三代的必然产物,“第三代电网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继承和发扬了第一代电网和第二代电网的基础上自然出现的更高发展阶段的产物。”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还在研究大电网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微网了,我们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微网为什么这么被重视?”周孝信回忆电网发展历程时,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们明白了,西方早于我们研究微网,是因为我们与他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只是比我们先要面对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但谁都要经历这一步,绕不过去。”这段经历让周孝信笃信,当今电网发展到智能电网,其实是电网的自身规律使然,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是对智能电网的要求。“院士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接入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隐患。有专家提出运用“间歇式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技术”来攻克这一难题,这项技术旨在利用资源监测与电站监测分析风机的出力特性,对功率预测后仿真模拟调度决策,对多时空尺度消纳能力进行评估,在运行风险评估后做预警处理,优化调度多时空尺度后做出多空间消纳决策。

电动汽车技术也是专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发挥“填谷”作用,将有效提高发电机组和电网的利用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在专家们的眼中,这在电网技术中产生不可多得的作用。

24位院士和近百位专家学者在这里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用他们的智慧为电网发展指路。

第三代电网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

新能源变革的呼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渐高涨,保障人类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标志,而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逐渐代替化石能源,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必然趋势。新能源利用绝大部分要通过转化为电能来实现。因此,电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将成为全社会重要的能源输送和配给网络。

与传统电网相比,未来电网使命的变化主要有四点:一是要具备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二是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系统与电网的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电网在终端能源利用的效率;三是具有极高的供电可靠性,基本排除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四是与通信信息系统广泛结合,实现覆盖城乡的能源、电力、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电网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可分为三代,其中,第一代电网是以小机组、低电压为特征的电网,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和20万千瓦以下,输电和配电电压是220千伏以下,主要特征是简单保护、经验型调度、被动型用电(即电网提供什么电,用户就使用什么电)、安全可靠性较低、经济性差、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差的小型电网。(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