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痛点缠身
居住在北京市昌平区的蓝宇(化名)上下班往返需要60公里。
为了快速拿到牌照,蓝宇在2016年年底申请了新能源号牌,第二年年初就取得指标。他对此倍感侥幸:“燃油汽车牌照中签率已降至千分之一,新能源牌照也越来越不好拿,如果再晚一年,就要排队到2022年了。”
不同的城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位也不同。在天津,上海等地,插电混动车型也可算作新能源汽车;而在北京,只有纯电动汽车才算新能源车辆。
“我是没得选择,只能买电动汽车。”蓝宇打心底里并不接受电动汽车,而购买电动汽车后,续航里程短、突然断电、电池衰减等问题更让他后悔不已。
“电动汽车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汽车评论员钟师说,目前,某些厂家涉足新能源领域只是为了获取国家相关补贴,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动汽车研发上,导致电动汽车问题频出,有必要提高门槛、加强监管,防止新一轮产能过剩的产生。
涉电问题后患多
取得新能源汽车指标后,蓝宇立即购得一款型号为帝豪EV的吉利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成交价格为14.5万元。厂家称该车续航里程为250公里。
因为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蓝宇给车充电比较方便,充满电池需要45度电,花费30元左右。
然而,购车不久,蓝宇就发现实际续航里程和车载显示里程不符。尤其是在冬天,无论开不开空调,实际续驶里程和显示里程相差约25%。“平时满电能跑200多公里,在冬天也就是150公里。”蓝宇说。
“更大的困扰是突然断电。”据蓝宇回忆,第一次断电发生在去年初冬,他开车接孩子放学,当时车载显示可行驶30公里,正准备往回走时,车载显示公里一下子变为0,车子没有预兆突然断电,无法启动。之后,维修人员告诉蓝宇,在冬天,车辆的显示电量和实际电量确实会出现差别,为了保证电量充足,冬天需要经常充电。
此后,蓝宇的电动汽车也陆续出现过几次断电的情况,因为怕出事故,他不敢轻易开上高速。
让蓝宇不满意的还有车险,这款帝豪EV的成交价格是14.5万元,却要按照20多万元的车辆价格来投保。
6月2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新能源汽车4s店。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点的销售人员均表示,由于目前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较高,一般消费者购车的实际价格约为车辆官方指导价的一半左右,消费者已经享受到了很大的实惠。无论车辆的购买价是多少,都只能按照补贴前的官方指导价购买保险。(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