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扬帆

来源:中国工业报社 作者:管学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5 13:14 
核心提示: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唯一提到汽车二字的地方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唯一提到汽车二字的地方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也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说今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那就是1月24日江淮电动车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行,它标志着我国电动轿车在商业化领域迈出了第一步。商业化运作意味着电动车对普通消费者销售,而不是由公款买单的实验性推广项目;意味着技术上走过了研发和实验阶段,从实验室走向了大规模生产。

目前,我国在试运行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已在全国铺开。奇瑞从整车、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各个领域对电动车展开研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构造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多个城市投放了试运行车辆;华晨在沈阳出租车公司大批投放混合动力车进行试运行,至今运行状况良好;比亚迪在F3DM试运行的同时,今年在F6基础上开发的e6将推向市场。安凯客车投放合肥18路公交的电动大巴已经运行一年有余,不仅运行状况良好,且获得了一批批宝贵的数据,今年安凯将继续向市场投放130辆电动大巴。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到了商业化运作的破晓时分,甚至将一些跨国公司甩在了身后。

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之所以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是政府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在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引导支持下,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初步构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各级政府大大加强了研发资金投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整车厂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加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速度,并迅速形成了不同的商业化运行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离不开传统汽车的研发基础,上汽、奇瑞、江淮、华晨、吉利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已经掌握了正向研发的流程,并建立起不同级别车型的研发和制造平台。由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电瓶,导致车身配重、载荷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具备正向车身开发能力,想获得一款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是不可想像的。就底盘而言,虽然动力系统发生了改变,但行走系统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新能源汽车同样离不开传统汽车,同样需要正向开发能力。

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自主品牌的研发速度在不断加快,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通过整合全球资源,经过国内、国外的横向、纵向合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联盟。在产学研的助力下,个别企业已经掌握了汽油直喷、涡轮增压技术,掌握了AT、CVT、DCT等先进的变速箱技术,并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实力,有的已经投入整车配套生产,直喷+涡轮增压+先进自动变速器的整车产品将很快推向市场。由于在传统动力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使得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大幅度的节能降耗成为可能。

在整车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自主品牌企业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表现在生产设备的现代化上,更表现在标准体系的建设上。上汽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自主的整车指标体系、研发体系、零部件质量的可追溯体系,荣威、MG品牌在中级车市场站稳了脚跟。江淮汽车不仅形成了正向研发体系,2010年更获得了全国质量奖,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是汽车行业中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企业,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在质量体系控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吉利、奇瑞纷纷调整了品牌策略,摒弃了低端低价的市场策略,走上了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随着产品质量的普遍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主力的汽车出口企业,已经改变了以前简单的对外销售模式,而是到当地建厂,在当地布局营销网络,根据区域特点展开研发工作。而国际市场上获得的经验,国际上对产品提出的高技术要求,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产品质量的提升。一批企业已经形成以国内市场为核心,以海外市场求发展的增长模式,汽车出口将在改变我国出口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综观过去五年,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在发展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传统汽车领域缩小了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在质量控制能力上明显提高,一批批高质量的自主品牌汽车正驶向千家万户。随着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快速推进,相信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将迅速改变我国汽车产业的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