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新能源遍地开花谨防产能过剩 超威走精细化路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09 10:20 
核心提示:新能源产业被定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加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提上政策层面,各企业蜂拥而上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这种空前“繁荣”景象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快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产能过剩的隐忧。

新能源产业被定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加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提上政策层面,各企业蜂拥而上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这种空前“繁荣”景象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快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产能过剩的隐忧。

供需不平衡带来产能过剩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其污染少、储量大等优势,成为各国发展的一大重心。但就以国内现状来说,对新能源的需求量并不大,大多还依赖于传统能源,这就导致了需求量和供给量增长不平衡,供过于求必将带来产能过剩。

最明显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项目,各汽车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都纷纷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领域。有消息称,到2011年年底,将突破50万辆。然而实际需求呢?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一个起步状态,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有限,加上国家的充电体系建设并没有进入状态,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大。这一情况带来的就是新能源的相关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

就以蓄电池行业来说,蓄电池厂家纷纷转入到汽车用蓄电池的研发生产,必然带来供过于求。诸如超威等大型厂家由于技术上的优势,合作的厂家多,同时还能走出国门和国外企业建立合作。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难以承载这种过剩带来的损失。

另外一种情况,受到应用技术的瓶颈限制,研发生产出来的新能源产品难以投入到实际应用领域。就以风能和太阳能来说,应用受到并网难的限制。这一方面电网建设水平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风电和太阳能设备本身技术水平不够的问题,不能保证风力和太阳能转化为平稳恒定的电流供给电网。产能在不断供给,而应用却在搁浅,这是产能过剩最大症结所在。

产能过剩带来行业畸形发展 优化技术是重点

虽然不少企业已意识到产能过剩问题,但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政策的一扬再扬,受到利益的驱使一哄而上,企业投资无法自抑,产能过剩必将带来市场的恶性竞争,陷入到价格战。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庞大的投资规模面前,相关部门要积极统筹规划,进一步研究能源发展布局和比重,在制定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时,要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提高环保标准,避免全国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

就以蓄电池行业来说,由于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要求苛刻,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达到这一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淘汰掉那些既浪费资源又无法提供高质量产品的企业。而诸如超威这样的资深企业,已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化和精细化操作通过国家检测,并已和国内外二十多家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担当起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源的重任。

在新能源产业,盲目投资已成一种普遍现象,不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于进口和其它实力企业,因而导致缺乏竞争力。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淘汰掉一些浑水摸鱼的中小企业,保留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才是重点。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