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招新媒体挑战 中国杂志业的应变之道
毫无疑问,新技术新媒体是中国杂志业未来要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至今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把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展现出来。然而,面对挑战,任何回避都不可能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学习、使用并理解新技术新媒体。快捷、互动、免费、海量是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强项。然而,这些特征在特定条件下反而可能成了新媒体的短板。正是由于技术革命不断地发生,“新”意味着新媒体不断在自我否定、自我创新、自我尝试,永远只有一小部分人狂热地在追捧新事物,更多地消费者需要消化沉淀,理解接受。对于广告主而言,免费消费与付费消费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而传统媒体的消费习惯也不是一下子就会被改变的——起码必须要等到新技术带来的新媒体能够像我们翻阅杂志一样随心所欲,我们的很多消费行为才会改变。
其次是克服对新媒体的恐惧心理,新媒体不一定是杂志天然的敌人,要学会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定意义上,新媒体消费与杂志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杂志业与新媒体新技术共生共荣并非不可行。
第三,克服杂志出版人的自娱自乐的水仙花心理和自大的闭门造车心理,多与消费者互动,倾听消费者的心声;改变过去凭感觉做事的方法,相信科学的市场调查与研究。
第四,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价值,对于杂志而言,品牌影响力就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的,这是今后应对各种挑战最有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传统杂志只有树立起品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不确定的市场中真正的生存发展,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杂志一定没有未来。这也是我们说以不变应万变中不变的根本。
第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发现自身的第二条生命曲线。这种自主创新既包括杂志的内容、形式、营销模式的创新,也包括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新的市场机会。我们毫不怀疑,杂志业未来最大的创新必将来自于对新技术和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
在今年的世界期刊大会上,日经社总裁Yukon Kawamura认为全球出版业面临主要问题一是网络的挑战,二是中国的机遇,这是国际期刊界的共识。
对于中国杂志业的从业者——出版者、经营者、研究者、消费者——而言,也许只能由衷地感谢,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是杂志人,或者至少是杂志的爱好者。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