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新媒体 >

中国SNS用户规模缩减 微博已成第二大舆情源头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9 16:20 
核心提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8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

中国SNS用户规模缩减 应用不足成为诱因

从2010年开始社交网站应用热潮逐步冷却,用户增长明显放缓,进入2011年后,这一形势更为恶化。根据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SNS用户增长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出现萎缩势头:截至2011年6月,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30亿,相比2010年底减少了516万,降幅为2.2%,使用率也由上年底的51.4%回落至47.4%。中国社交网站发展进入转折期。

2011年5月,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社交网站使用了“中国的Facebook”这一概念,可见Facebook的成功也让业界对中国本土社交网站的未来抱有期望。然而,中国的社交网站虽然概念和形态上的模仿痕迹明显,在网站功能、运营模式、用户习惯、收入渠道方面却与Facebook存在很大差别。中国的SNS在早期的发展中依靠偷菜、抢车位等游戏功能迅速争取了大量用户,然而并没有像Facebook演变成一个社交平台,由于过分倚重娱乐化应用,无法对用户造成持续的吸引力,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爆后,用户开始厌倦,使用粘性走低,流失情况严重。

2010年前后国内主要SNS网站通过开放平台、与电子商务结合等方式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增加网站的可用性及粘性,但效果并不理想。首先,SNS早期的娱乐化策略已经塑造了用户对SNS的认识,想要改变网站的功能和定位以及用户的行为习惯并非易事。可以看到,虽然国内主要的SNS不断丰富网站的功能,比如信息分享、群组建设、团购等,但是并没有起到很大推进作用。其次,中国的SNS的平台化战略时间滞后,SNS发展前期平台化战略推进缓慢,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而目前,开放平台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界的共识,国内主要的互联网公司均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相比之下,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用户数量庞大且稳固的互联网巨头更容易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虽然独立SNS网站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但是SNS这一概念被业界广泛接受,国内互联网各个领域的重要企业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将SNS的基因置入到现有产品中,实现产品的“SNS化”。比如,新浪微博已经明确地展现出平台化发展意图,其中社交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近期所做的功能调整和改版,显示出新浪微博在社交媒体基础上进化为社交网络的努力;阿里巴巴提出了“SNS化”的口号,淘宝网推出了新版的淘江湖,强化SNS属性;腾讯更以独立域名推出了“腾讯朋友”网站,表现出对SNS业务的重视。可见,纠正目前我国SNS发展道路中过分娱乐化的偏差,让SNS更具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国内互联网业界不断探索的方向。

研究机构发布报告:微博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18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

《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通过对千余起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源头、地域分布、领域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结论,微博已超过论坛,由去年的第三大舆情源头上升为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

同时,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转向微博。2011年上半年,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统计的网络热点事件中,18.8%的源头是微博。此前论坛、博客和新闻跟帖作为最主要的网络舆论载体的格局已经被打破。

据分析,201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领域热点事件较为集中,恶性案件高发,并在网络持续成为舆情热点;从地域上看,同期经济发达地区舆情高发,广东、江苏、浙江列数量前三位。河南、重庆、湖北等省市舆情热点数量增长较快。

此外,新闻媒体报道虽然仍是2011年上半年网络热点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舆情源头,但随着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新闻报道在舆情源头首发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被逐渐削弱。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