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市场弊端源于收视率大棒和样板户限制
(原标题:一位编剧眼中的电视剧市场弊端 )
除了名演员之外,编剧、导演、制作等一切要素能凑合就凑合,电视剧只会越来越粗糙;收视率成了标杆,创作成了买卖,市场只会越来越浮躁。
我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电视剧编辑,亲身见证了电视剧在中国以免费收看的方式向最广泛人群提供文化娱乐消费的发展历史,也衷心期盼着电视剧市场能有更加繁荣的前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深入阐述,尤其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等内容,直接引发了我对当下电视剧制播市场存在弊端的思考。不着力清除这些弊端,表面的热闹难掩创作的粗糙,市场的壮大带不来创作的多元化,拥有最广大收视人群的电视剧将难以发挥它应有的文化传播作用。
当下,收视率和样板户依然左右着电视剧创作。收视率本来是电视剧市场价值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年来渐渐成了左右内容和品质的标准,数量有限、结构失衡的几千个样板户影响着全国数亿家庭的收视口味。这让“粗粮”在市场上畅通无阻。以抗战剧为例,过去的8年间我创作过《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烈火金刚》、《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经历了抗战剧的风生水起,对比今天,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电视行业给观众的这碗粮食越做越粗。如果不是国家广电总局控制过度娱乐化,“雷剧”、“神剧”之势会越演越烈,《天龙八部》都可以直接套拍成抗日剧了。
我们的电视剧播出渠道是国家资源,制作机构大多属民营资本,要想寓教于乐,提高国民素质,需要把播出渠道的引领作用和制作机构的文化良心、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这种结合根本无法实现。
收视率的大棒越来越有权威,首当其冲的是购片环节。今天的餐饮市场非常开放,辣酸甜、炒炖蒸应有尽有,大家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如果把电视剧行业比作文化餐饮业的话,那么负责给全国观众安排食谱的电视台购片人,责任自然重大。购片人不但为电视平台提供了播出内容,实际从方向上也影响了制作机构的生产内容。购片人也有自己的文化追求,也想着买的片子有创新,能表现生活,但购片的时候还得去找情感戏,找火爆场面,找那些一味刺激、剑走偏锋到不要生活本来面目的片子。因为创新固然是好,但火爆片在市场上才更保险。这是业绩考核压力之下对艺术追求的背弃,哪怕明明知道,这样一味地提供火爆辛辣,终有一天会影响到全民族的审美口味。
把问题归咎于购片人也不公平,还有机制的因素。选购什么样的片子,怎么排播,特别是大制作,要经过审片小组、总编室甚至主管台长决策,很多一线购片人对作品品质本身是有追求的,但上送决策层时出现了业务真空。决策层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看,因此决策时需要明确的判断指标。而这指标,渐渐地由是谁拍的、谁写的、谁制作的,变为一条——谁演的。有名演员的戏就是好戏,除此之外,别的因素都苍白无力。如此一来,演员的价格涨到全世界最高,编剧和导演没有用武之地,除了演员以外别的要素能凑合就凑合,制作成本大大缩水,作品越来越粗糙,粗糙得连名演员都在质问:怎么没好剧本?
问题是,好剧本辛辛苦苦地写出来,购片人看了都说好,等到再兢兢业业地拍出来,说好的人可能早已扭头亲近那些“火爆辛辣”去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电视剧就是个粗活,整个行业对精耕细作都没了耐心。我新近创作了一部电视剧《红色》,由于被指“太文艺”,剪辑的时候很心虚,不间断地组织人来看片。家里有位保姆也来看片,她没受过什么教育,算是样板户的典型,当电视剧播到最文艺的一段时,我惊讶地发现她眼眶湿红。购片人何以断定观众不会被柔软的东西所打动?何以断定他们就没有细腻的感情共鸣?以前每逢一两年总会冒出一个文火慢炖、精心发酵生活汁味的“口碑片”,而今的市场评价机制之下,这样的片子想出来真是越来越难了。
打开电视剧,所谓现实剧就是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所谓年代剧就是敌我冲突和血恨情仇,无论现实还是历史,主人公都是好战分子,直着嗓子在喊,好像我们从来不是羞怯斯文的民族,一夜之间都红了眼,失落了长久积淀的民族修养。谁都知道除此之外中国电视剧还有广阔天地,但一部剧真金白银投入巨大,谁敢尝这个鲜、冒这个险?
15年前电视剧还是创作,10年前转向娱乐,现在许多直接变成了买卖。这种买卖的流程就是:先把好市场的脉,再与买方充分沟通,最后砸成本搭上几位名演员。制作周期以电视台播出期和演员档期为准。没剧本直接开机,现场边攒边拍。两组导演不够上三组,每组双机。导演每天为协调演员档期和赶进度苦恼。如此恶性循环之下,一方面行业门槛越来越低,各种社会资本涌入买教训,同时壮大着电视剧表面上的产量;另一方面顶端从业人员身价越来越贵,贵到制作机构做大剧怕崩盘,做小剧根本卖不动,左右为难。
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百花齐放。电视剧作为影响面最广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之一,它的创作也需要百花齐放。但上述种种因素使中国电视剧的路越走越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我们的创作还远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高度。
(责任编辑:韩杰)-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