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文 化 > 其他 >

北京教育资源走向网络化时代(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丁开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03 10:34 
核心提示:网络教育的推广也得到了教育部的扶持。按照教育部的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年到2015年间建设900门。 教育部所推广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

网络教育的推广也得到了教育部的扶持。按照教育部的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年到2015年间建设900门。

教育部所推广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教育部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和普通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经济实惠,比家教费用低,并且可以与最优秀的老师交流,缩短了因教学差距带来的弊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灵活方便。此外,网络教学能够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学生更有积极性。”

“网络教学是网络上的一种应用业务。这种网络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进行分门别类的延伸,这种应用肯定会有市场需求。”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告诉记者。

在课堂上,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大纲等因素的限制,某一类受教育群体可能对某一个教学难点并不能在课堂上消化,等学生利用自己闲暇之余,用身边的电脑、电视机、手机等显示终端,通过互联网等网络不断地回看相应的课程,这些资源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近1万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尽管网络教学已经受到学生的热捧,但业内专家看来,网络教学的发展依然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网络教学应采用网络、卫星课堂、面授相结合模式,同时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各类在线服务,提高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蔡灵认为,网络教学是人机互动会弱化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人格形成,网络课堂的“自由”,也需要学生更多地自我控制和约束,这些都需要网络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不断完善。

吴纯勇表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网络教育,最终都要正视一个现实就是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使其通过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网络教学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其信息量巨大,其实这更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量巨大的同时,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系统化教育大纲进行相应的受教育,则有可能会偏离网络教学的本质,因而网络教育未来发展要更加注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