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背后的文化缺失
近来,一些领域和部门的诚信及操守受到质疑。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诚信面临危机的热议。联想到近期食品业发生的“地沟油”等恶性事件,这些不仅关乎商业信誉,同样关乎社会诚信。
公众对社会诚信的质疑远超出某些事件本身,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能在制度透明、规则明晰的环境里轻松而正常地生活。如果在最具有公信力和公众期待的领域,人们都可能失去信任,如何还能让公众对社会生活未来有信心?
社会诚信面临危机,“伤”的是社会的正常秩序,“伤”的是每一位公民自身的权益。社会诚信危机会扰乱正当的社会价值,造成社会普遍的冷漠。诚信体系的建构和维护关乎社会秩序,更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一些地方,社会诚信危机效应的放大,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扭曲的折射,是社会缺乏对应当的价值的自觉和弘扬,更是缺乏对至善的祈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风尚和诚信意识本应日益增强,决不能落到每个人把所有人当成不可信任的他者之地步,与他人打交道,成了一件让人普遍焦虑、恐惧的事,这是应当引起各界关注和警惕的。
当前,应对社会面临诚信危机,如何重拾信心、重树诚信形象至关重要。
首先,“先立乎其大者”在于针对社会症结培育有诚信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土壤,进行社会契约的制度性建设。文化诚信意识重在自觉,文化是制度之母、体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价值立,则秩序井然。有了对文化价值的祈向,人就有了精气神,社会就有了进步的巨大动力。固然诚信危机的克服重在制度建设,但更根本的是文化意识的培育和价值的引导。
其次,加强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进一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政府机构要力戒一个腔调不着边际的“整改”,官腔官调,哪见真诚?不透明怎么取信于民?企业和单位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明确和担当社会责任。只有制度的完善与诚信意识的匹配,才能使诚信见诸实践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而不至于使诚信陷入被践踏的境地。
文化意识缺失,制度就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也难以执行。制度不是万能的,无法救赎失信的人心。直面危机,救赎人心和社会责任心至关重要。没有文化意识支撑的社会契约就是一具毫无血肉的骨骼,它怎么会有生命力?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没有契约和不相信契约的社会。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