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实践
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发出的号召。江苏既是文化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去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尽快把江苏的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是江苏面临的重要任务。
加快完善覆盖广泛、手段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继续把改善文化民生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和引领能力。适应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的新趋势,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内容与形式、创新方法与手段,切实加强传统媒体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特殊优势,加强对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二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围绕“十二五”期末江苏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发展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剧院等数字型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更多关注基层、关注农村、关注文化领域的普通群众,更多运用科技手段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惠民。三是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对具备市场潜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要加快展示方法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保护传承方式创新,积极推动优秀文化遗产走近群众、走向市场,实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快完善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深入实施江苏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立足于自主创新,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探索建立“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一是把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与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结合起来。推动高新技术在影视、出版、演艺等传统产业广泛运用、提高工艺创意内涵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以南京入选国家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推动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广播、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与手机、网络、游戏、动漫、旅游、娱乐产业之间“联姻”,积极催生数字化视听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业态,形成以高科技为载体、智力高度密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高端产业。二是把加强精品生产与打造自主品牌结合起来。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尊重公众与市场需求,把鼓励创意、创造、创新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内容原创和品牌培育,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引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三是把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与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生产要素和相关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努力建成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加快完善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这是促进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的突破口,是增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推进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文化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紧跟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步伐,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动漫引擎、网络媒体等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和技术标准,培育和发展一批原创性强、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骨干文化企业。二是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采用政府牵头、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参与的方式,对基础性强、公共特征明显的文化共性技术进行规划和研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文化创新活动,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加强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企业建立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创新基地,促进文化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新成果转化共享。三是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面向社会从事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的文化科技中介服务,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和各类社团从事文化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和文化技术中介服务,加速推进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完善阵容强大、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创造的文化人才支撑体系。必须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创新成果研发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文化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尊重文化人才成长规律,以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阵地,推进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合作培养相结合,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高层次文化科技人才培养,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化高素质文化人才特别是懂科技善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名家大师和领军人才。支持文化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高层次人才向创新型企业、新兴产业集聚。二是拓宽渠道吸纳人才。优先推荐文化科技创新型人才申报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依托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文化科技领军人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新团队。三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为标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用机制、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既是大课题、也是新课题,江苏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主要措施是增加政府投入,鼓励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为文化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