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利益求解:重估市场推动力(2)
杨昆认为,从目前实际发展来看,哪方都不可能主导三网融合的进程,“新产业形态和大家各自熟悉的传统行业都不一致。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目标。”
重估市场推动力
“解决利益集团分歧还可以靠市场的需求和拉动”
既然大家都认为三网融合的症结在于广电电信的利益之争。那么,这个困局如何才能突破呢?
杨昆认为,可以找一个跨越两个行业的第三方力量介入。“从国家角度讲,就是要国务院等更高层面来协调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从地方而言就是要省市政府出面,直接组织当地产业各方共同参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开展。”
但这样的做法在执行层面依然存在难度。阚凯力认为,在中国,电信属于国计民生,广电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分属不同的领域,比较难融合”。
“政策仅仅是对三网融合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技术和市场等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有业内人士指出。
史炜也认为,不能为了三网融合而去融合。三网融合仅仅是一个概念,应当突破概念的束缚,回到三网融合的业务本质。“网络融合其实是随着市场需求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有了三网融合概念再想出需求的。”史炜说。
事实上,对普通用户来说,其并不关心背后网路是由谁提供的,或者是如何合作的。用户只关心能用实惠的价格,用上更快的宽带,看到更多的节目,最好一次交费就能搞定不需要接多条线等等。
三网融合的双向进入之所以难以松动,是因为那主要是针对既有业务的“零和博弈”,互相抢对方市场自然阻力重重。史炜认为,“解决利益集团分歧还可以靠市场的需求和拉动。”发现了新的业务新的增长空间,如果一方不能很好的完成服务,自然就需要融合。
杨昆也表示,“整个三网融合的初始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如果没有网络和数字处理技术方面的突破,三网融合根本无从谈起。所以,目前三网融合服务和产品形态的创新依然要靠技术进步来实现。”
在他看来,目前大部分试点地区也是在前期已有三网融合基础的地区中选择的,取得的成果主要也是来自前期市场推动的阶段。而在近两年的试点期内,完全遵照政策来设计发展模式的业务,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的反而不多。
因此,目前三网融合产业进步的核心推动力是市场。从互联网电视机到互联网机顶盒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这些市场上涌现的新服务和新产品还是由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决定的,而政策都是在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产业发展的强大压力下才后补的。
十年踯躅与两年试点
“依然是广电电信各干各的,最多是搞点小合作,小打小闹”
事实上,从2001年三网融合概念提出,到2010年明确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三网融合的过程可谓漫长。
“很早就有学者提出三网融合。”阚凯力说,因为随着通信的数字化、光纤化,网络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融合,这个趋势是必然出现的。
由于三网融合主要涉及的是属于通信企业的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属于广电系的广播电视网,因此电信和广电业相互向对方开放被认为是三网融合的第一步。2009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通知提出,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双向进入。被视为三网融合将有实质突破的信号。
在这十年当中,三网融合不得不提的一个核心就是IPTV业务。2005年,中国电信与上海文广合作在上海推出IPTV业务,获得中国大陆第一张IPTV牌照,以百视通为品牌。随后扩展到中国主要沿海省市。
这项被视为最能体现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在过去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叫停”成为IPTV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上镜率极高的词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至2010年,IPTV被广电总局叫停达15次。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主任杨昆认为,“原先各地用户通过固定线路收看电视只有有线电视一种方式,IPTV业务的发展直接触及到各地有线网络部门的利益,引起了很大的反弹,这是造成多个地方叫停IPTV业务的直接原因之一。”
而从2010年7月至今,三网融合的关键词是“试点城市”。2010年6月30日,经过多轮探讨之后,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试点城市的确定,意味着三网融合进入了“实战阶段”。但是,要真正在各地全面推进融合,似乎遭遇的阻力更大。首先是各地的三网融合具体细则迟迟未批。
如今,试点已经进行了一年多。史炜认为,可以看到三网融合的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而在融合实质上,“并没有按照三网融合的方向来做,只是做了一些 搭桥搭路 的事情。”
电信运营商提出的核心是,以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为主线来提升宽带服务能力。广电方面,其首要任务是完成省网整合以及双向改造。即使是现在,广电总局“一省一网”的整合要求还没有完成,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还没有确定明确的成立时间表。
阚凯力认为,这些试点的实际内容并没有多少涉及到融合与合作,依然是广电电信各干各的,最多是“搞点小合作,小打小闹”。在他看来,如果广电、电信两个利益集团之争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三网融合就难谈实质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