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但愿“宽带垄断案”不会出现一地鸡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赵民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23 10:50 
核心提示:“三网融合”在监管体制上不能突破,同样也证明了互联网接入垄断的事实。然而,日前就有媒体否认垄断的存在;又有报道称:两家公司已经与发改委进行了充分沟通,或有可能达成和解协议。

对于国家发改委证实其正在就宽带接入领域的垄断问题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调查一事,公众既有突如其来之感,也有水到渠成的欣然。由于涉及公共服务,监管者之前对于石油、电信、交通等行业的垄断一直态度温和。这次发改委突然调查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颇有点大快人心的意思。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不是可能高达数十亿元的巨额处罚,而是有关部门的举动终于表达了民意。

尽管历经多次分拆重组,尽管电信技术飞跃发展,普通消费者向往的价廉物美总是相当遥远。“宽带不宽”就是症结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但是在宽带接入上,我国宽带人均普及率不到10%,远未达到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此外,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宽带不宽”,资费却不落后,我国宽带接入费用占用户收入的比例则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直以来,对于“宽带不宽”的原因,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变相垄断所造成。根据用户申诉的情况,电信和联通之间的带宽瓶颈导致的用户投诉占到了90%。社科院研究中心曾称,中国宽带瓶颈主要不是卡在宽带骨干网上,而是卡在互联网接入网上。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被几大运营商垄断,运营商在大规模建设和升级网络上的动力不足,致使互联网带宽升级速度缓慢。垄断大大延缓了“三网融合”的进程。目前“三网融合”最大的障碍就是电信与广电之间的行业、部门利益在博弈搅局。

“三网融合”在监管体制上不能突破,同样也证明了互联网接入垄断的事实。然而,日前就有媒体否认垄断的存在;又有报道称:两家公司已经与发改委进行了充分沟通,或有可能达成和解协议。发改委宣称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反垄断案调查以来,利益相关方的角力显而易见。

我们注意到,中国电信去年8月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分公司对高带宽流量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之外的任何网络节点,不得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就这样一个小动作,致铁通等运营商损失惨重,大量用户断网或网速异常缓慢。电信清查事件之后,联通也随即对第三方接入价格进行了调整,达到与电信同一水平。

宽带市场的寡头垄断毋庸置疑。需要指出的是,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首先应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必须调查到底;其次,公众期待太高失望就会越大,“宽带垄断案”是否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景象?反垄断调查是否会成为部门利益的一次再分配?第三,垄断事关公平原则,如果监管者容忍垄断当道,那么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就永无立足之地。一场持久而全面的反垄断调查或许可以由此深入。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