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被“夭折”的三网融合迈开实质的第一步

来源:慧聪智能家居网 作者:秦琴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5-30 10:21 阅读:
核心提示: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但在今年三月份,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在出席2011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时表示,三网融合正面临夭折风险,过去的一年,三网融合并没有实质进展,试点进度已经明显的落后于国务院的部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但在今年三月份,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在出席2011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时表示,三网融合正面临夭折风险,过去的一年,三网融合并没有实质进展,试点进度已经明显的落后于国务院的部署。韦乐平在会上还引用美国三网融合的例子,他表示,从国内外的融合历史可以看到,不论哪一个层面的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国是1970年启动三网融合,到26年后也就是1996年取得重大突破。韦乐平最后总结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关键是法律体系的保障和监管的融合,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制推行,永远不可能有顺利的发展。

由此似乎可以看出,业界对三网融合落到实处的前景大多抱着担忧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三网融合的各种悲观论调悄然蔓延,诸如“三网融合面临夭折风险”的疾呼之声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表示,三网融合已经结束。

但近日,多家媒体刊文称一度被质疑夭折的三网融合试点推进已有了实质性进展,目前首批12个试点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已经启动“双向进入”的交叉申报并进入准备阶段。双向进入一直是三网融合推进中的难点,也是广电和电信博弈的焦点。此次启动“双向进入”申报意味着双方从各自为战转向了交叉发展。虽然从双方放开的业务范围看,尺度还不大,但一旦有试点企业通过审批,试水“双向进入”将成为三网融合进展中最重要的分水岭之一。这一消息的出现,无疑给很多消极分子打了一针强心剂。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业界都十分兴奋。那三网融合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会为相关产业创造出多大的馅饼呢?又能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呢?

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高达6880亿元

谈论三网融合的意义,先要简单说说三网融合到底是怎么回事。三网融合,最通俗的解释是,我们今后可以只通过一个运营商,就能获得三项服务。由于一个运营商可以同时经营三大网络,自然会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与此同时,针对三网络的行业管制和行业政策也逐渐趋向统一。三网融合会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据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邬贺铨估算,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高达6880亿元,其中仅广电网络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2490亿元

三网融合所释放出的创造力将会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其次,三网融合所释放出的创造力将会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以前,国家为电信、广电这些大型国企划定地盘,各自发展,不许越界。此举虽保障了部分国企的收益,但也人为割裂和限制了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即使各个网络都在试图越界,但在部门利益博弈的背景下,突破也仅限于电信“偷偷摸摸”发展点IPTV,广电“名不正言不顺”做点互联网接入业务,其结果都是主业的腿长,副业腿短,副业与业相比不值一提。现在,去除了割据的藩篱,绝不仅仅意味着电信或者广电单纯增加一个业务部门,开展了一两项新业务那么简单,其三网业务必然会从叠加到融合,通过不断产生的“化学反应”,带来三网应用技术的高度融合和突破创新,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绝对会超越我们对三网融合的所有想象。

三网融合将可能把我们带入后信息化时代

如果说我们已经身处信息化时代,三网融合将可能把我们带入后信息化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享受到了信息化的便利,但也承受着信息化的“麻烦”:我们要使用数不清的卡,家里有理不清的线,要记住无数个密码,要购置不同的终端,从专业角度来说,还有数不清的标准、制式、协议带来的技术壁垒,让人们望线生畏。而三网融合带来的后信息化时代,很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一张卡、一根线、一个终端搞定的巨大便利。随着人机交互模式的改进,物联网建设的推进,一个屏幕搞定吃住、购物、游戏娱乐都已不是梦想。除了便利,还有便宜,随着全业务运营商的增加,市场垄断的打破,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三网的价格也必将会更加亲民。(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