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无线城市与三网融合(2)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4-12 13:44 阅读:
核心提示:现在中国的感知中国、无线城市、物联网、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温总理曾在一次报告中指出,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他谈到发展的

现在中国的“感知中国”、“无线城市”、“物联网”、“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温总理曾在一次报告中指出,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他谈到发展的重点领域时,提出了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布置后IP时代相关技术,以及三网融合等,使其成为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我们会发现上述各项技术及其推动的产业都必须优先发展才能带动工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才可能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实践已证明,信息通信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是信息社会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发动机”。事实将证明,本世纪信息通信技术、广电技术和它的综合的“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仍将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对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最大的领域。因为它的发展紧紧和工业、农业、服务业捆绑在一起。

二、“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的工作在我国从规划到试点工作已走过十多年,特别是近三年国务院加快了推进的步伐,在2010年明确了十二个城市试点,但进展缓慢,这次“两会”上,“三网融合”是一个热门话题,现任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按照计划,2012年以前都是三网融合的试点阶段,目前三网融合技术已在全国12个城市进行试点,而今年试点城市的范围不会进行扩大。他表示,希望通过试点来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可见他的话证明了试点中遇到了困难,因此改变了原计划2011年增加新的试点城市的计划。大家知道,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从去年中就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但是由于电信系统和广电系统之间的利益角逐,尤其是IDC和IPTV等业务的归属之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三网融合的进程。现有监管体制下,三网融合很难有大的进展,而解决办法是有的,可以参考英国、美国甚至我国香港的作法,设定独立于政府部门之上的由全国人大法律部门指导的监管部门,这样可以做到监管公平、中立,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为党为民的宗旨落实。打消部门利益,推动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快速而又健康的发展。

“无线城市”在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动下发展很快,尤其中国移动,从集团到各省、市分公司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规划和试点工作。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它们把“无线城市”构建在三网之上,即固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电信运营商有人说“三网融合我们不存在任何问题,已经融合,只要把广电控播的视频节目放过来就行,我们建在三网融合之上的“无线城市”,就可以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全业务服务,所以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和业务服务体系规划很容易融为一致。”

广电在“无线城市”方面只有杭州是一个试点城市,在杭州广电获得了本地政府的支持,它们也用了720M的无线资源(包括WIFI等其它频段资源),并开展了不少应用和服务。由于目前全国三网融合工作繁重,所以广电在“无线城市”方面进展不大。

从广电局的下一代广播电视(NGB)发展规划来看,广电希望除了已有广电网(电视、广播网/有线电视网)外要自建并运营互联网和电信网,很多人并不理解。这种作法与三网融合发展的宗旨之一:避免重复建设是否一致。正因如此,这也是造成目前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原因,广电不仅具有了播控权,并具有建设全国统一播控平台的权利,这项任务本来十分繁重,再加上广电还要建设自己的电信网、互联网,这需要大量资金,人才的积累,还要有会经营和管理的团队。再者,广电也希望建自己的IDC,也要有自己的出口局,这些都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电信只希望能有IPTV方面内容合作,把丰富的用户喜欢的视频节目通过电信网,通过“无线城市”送到千家万户,几年来上海浦东在三网融合“无线城市”建设方面和IPTV用户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主要原因是广电和电信在市政府指导下合作的好。据说,最近由于广电又在推进自己的三网融合工作,使这一合作出现新的问题。三网融合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无线城市”则是构建在这样一个理想的网络上,并在终端内容、服务方面实现全方位融合,让市民、政府、企业享受“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给他们带来的高效、便利、全面的服务,让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得到享受,并感到幸福。因此,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这一民生中重大问题,我们相信未来会从法律和体制上,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三网融合的问题,把三网融合和“无线城市”工作做好。(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