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三网融合视界 > 综述 >

侯自强:从CCBN看三网融合和互联网电视

来源:流媒体网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融合网 发表时间:2011-03-31 11:04 阅读:
核心提示:纵观展会内容及各项活动以及近来广电在三网融合方面的部署,不难看出目前广电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建IPTV的集成播控平台,二是发展NGB,基于NGB创建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实际上这么做可能不是在推进三网融合而是在将三网融合引入歧途。

CCBN的主题是“推进三网融合,共创广电未来”。纵观展会内容及各项活动以及近来广电在三网融合方面的部署,不难看出目前广电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建IPTV的集成播控平台,二是发展NGB,基于NGB创建国家有线网络公司。实际上这么做可能不是在推进三网融合而是在将三网融合引入歧途。

目前各地三网融合试点陷于停滞状态,有人说是“迷失方向”。广电专注于建立集成播控平台,电信则“不跟你玩了”全力发展光纤到户。

在去年国务院抓三网融合之前,广电一心一意发展NGB建专网并不急于三网融合。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后,广电一方面致力于发展集成播控平台,另外一方面在三网融合的旗号下大力发展NGB建立专网为此筹备成立国家有线网络公司。而实际上广电自己建专网就不存在广电与电信双方市场准入问题,也不需要国务院来出面协调,搞城市三网融合试点。

建立国家网络公司,发展NGB建设可管可控的广电专网的理由是保证播出安全、文化安全。而此前广电总局在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等颁发互联网电视台牌照之前就对他们的集成播控平台的安全性进行了验收,确认符合安全播出要求。既然在公共互联网上播出的互联网电视的安全性已经被确认有保证,为什么在互联网电视、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要逆趋势而行建自己的专网呢。化纳税人2000亿元建NGB专网,而用户不买帐怎么办?!田进副局长在模式报告中指出“在推进三网融合中,要坚持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科学规律。”目前的做法即不尊重科学规律也不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应该重新审视。

互联网电视是OTT业务,与宽带网络运营商无关,因此不存在准入问题,在三网融合试点文件中对互联网电视只字未提。但从广义的业务融合的观点这也属于三网融合的范畴。对于以电脑为终端的网络视频,广电总局采用分级管理颁发了近600张许可证,其中近一半发给民营商业网站。即保证了播出安全文化安全,也促进了网络视频的繁荣发展。但对于互联网电视和手机网络电视则采用更严格的管理,只为央视等电视台发了7张牌照(其中三张待发)。得到牌照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纷纷在展出了各自的播控平台,演示互联网电视的丰富的功能。

受制于各种因素,目前互联网电视机为终端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尚未大规模展开。智能手机的互联网电视业务在我国已经蓬勃展开。目前使用智能手机通过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可以收看数百套电视节目。iPhone和iPad 的大量涌现更促进了这一进程,今天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从和CNTV等网络电视台都开发了用于iPhone和iPad的客户端软件,可以从苹果应用商店中下载。目前很多人在用iPad看电视。还有一些视频门户客户端软件,如视频中国,安装一个客户端软件通过该门户可以收看上百套电视节目。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都有自己的门户。有收费的有免费的,也有内容收费流量免费的。这种视频门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集成播控平台,使用的只是互联网视频牌照。而目前拥有手机电视牌照的集成播控平台还没有在网上发挥作用。今后手机电视牌照的制度的执行将面临这种既成事实的挑战。这对今后互联网电视牌照的执行也将产生影响。如此严格的互联网电视牌照发放方法,从保护主流媒体给一段适应时间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长期执行是不可能的。手机互联网的开放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开放的客户端(桌门)应用模式成为主流,也不排除下一代浏览器支持的Web应用模式(这是Google TV支持的)。

在用户体验方面,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非常相似,今天手机电视大规模普及的经验可供发展互联网电视借鉴。Pad电视距离互联网电视只有一步之遥。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看到这一趋势,提出了智能电视机的概念。此前互联网电视机制造商只能从一家有牌照的网络电视台获得客户端软件安装的计算机中,受制于网络电视台,英雄无用武之地。电视机厂商吸取智能手机的经验,在电视机中预置应用客户端软件并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为此一些厂商联合成立欢网提供应用服务。而TCL则在展会期间分布了采用安卓操作系统的“超级智能电视机”,可以方便地从安卓应用商店下载应用软件。比欢网的专门平台更开放,高效,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问题是这种能够自由下载安装客户端的系统能否为总局的39号令所容。解决方法可能是现在加一些限制。(责任编辑:融合网)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1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110105527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
网站性能监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