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独家报道 >

三网融合七问(2)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王兴鹤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8-06 21:27 
核心提示:正当电信部门受到广电部门掣肘的时候,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适时来临,工信部作为中国电信的利益代言人,同时也是国家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巨大权力和制定经济振兴计划的时机,把说了十多年之

正当电信部门受到广电部门掣肘的时候,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适时来临,工信部作为中国电信的利益代言人,同时也是国家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巨大权力和制定经济振兴计划的时机,把说了十多年之久的三网融合,正式提到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吹响了电信向广电冲刺的集结号。2009年9月工信部党组提出,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尽快形成共识,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同时,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总体八字方针,即“双向进入、开展试点”。正是在工信部的大力推动下,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三网融合的时间表正式确定。工信部正是利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把他们期待已久的三网融合提到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并且称心如意地体现了他们的“双向进入、开展试点”八字方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三网融合不仅时间进程由工信部主导,而且融合的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工信部的意图,而广电部门却是非常被动地被“沟通”和“协调”到了三网融合的进程中。

广电部门隶属意识形态领导主管,而三网融合的决策主要由经济主管领导决策,意识形态主管领导在三网融合的决策过程中是缺位的,至少不能直接参与。虽然广电部门的领导和工信部领导都是决策成员,但其话语权肯定受到影响。正是这一格局,导致三网融合方案更多地体现了电信部门的利益。这样,与中国的其他改革一样,一件本来应该利国利民的好事,最后变成了工信部门化解电信内部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和实现电信产业新扩张,强化电信部门垄断地位的工具,必然导致其无法操作和实施。这是导致三网融合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这些观点在后面还将得到应证,这里不再赘述。

二问  为什么“三网融合”在中国是一个问题?

2010年两会上,总理第一次把三网融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就三网融合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李部长说,“从国际上看,三网融合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李部长的回答非常巧妙,这句话从他的口中出来,似乎包含了工信部的很多委屈,同时也暗示,这件别人都做好了的事在中国做不好,就是有人在作梗,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广电部门。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三网融合在国际上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其次要看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国际上并不存在“三网融合”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它一般表现为广电和电信两个产业融合的问题。那么,在国际上,“两业融合”又是不是一个问题呢?根据欧美各地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在一部分国家现在的确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在融合之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是由于各国都采取了非常科学的方式推进融合,才使这个“问题”变成了“不是一个问题”。比如,仍然“是一个问题”的国家有阿根廷、意大利、以色列等,这些国家对三网融合都非常慎重,都没有搞"融合",目前,都是只允许有线电视运营商经营电信业务,而绝对禁止电信公司经营有线电视业务。已经“不是问题”的国家有美国、英国、中国的香港等。这些国家都实现了"三网融合",的确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现在,我们来重点研究这些国家是怎么让一个“问题”成为“不是一个问题”的。首先看美国,美国最早在世界上确立广播电视与电信的统一管理体制--1934年依据《1934年通讯法》成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应该说,表面上看,它不存在类似中国的体制问题,但是,广播电视与电信仍然是不同的经营主体,也存在利益之争。那么美国FCC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美国的有线电视在40年代兴起,一直到1996年美国《1996年通信法》颁布之前,FCC都严格禁止电信公司混业经营有线电视业务,极力避免处于垄断地位的电信公司采用不公平竞争手段排挤新生的有线电视公司。后来,直到90年代中期,这个新兴的产业已经同电信产业形成势均力敌之势,美国政府才对《1934年通信法》进行大幅度修改后,颁布了《1996年通信法》,拉开了三网融合的大幕。截止目前,美国前十位的有线网络公司拥有宽带用户3926.86万,前十位的电信公司拥有宽带用户3252.6万。可见,由于美国FCC的正确决策,美国电信部门的大度妥协,才使三网融合不是一个问题。还有英国、中国香港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融合过程都是先从非对称的单向进入、逐步过渡为双向非对称进入,逐步演进到双向对称进入。进而从网络、业务、监管等多个层面融合为一个大产业。可见,即使国际上三网融合最初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后是因为政府采取正确的办法进行处理,才使这个很大的问题变成了“不是问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快速直达

热门关键字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