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传统手机大厂开启小米化潮流需慎之又慎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村泉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21 09:53 
核心提示:但如果这样的他们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出现,会打乱他们的产品布局和策略。试想一下,既然已有高配低价的互联网手机产品,华为的Ascend系列、联想的K系列这样高端的手机如何卖出去?

昨天看媒体新闻,说联想的新手机VIBE Z(K910)将开启预售抢Z码做互联网营销。据介绍,这是联想首次采用互联网营销模式推广其产品。从这款产品开始,联想手机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先从网络模式预售,然后再铺渠道,线上线下互动,同时经营粉丝,动用粉丝来做大互联网营销盘子。

有人会问,这不和小米的节奏一样?是的,包括联想在内,最近华为、中兴、OPPO、金立等共同掀起了传统手机厂商“小米化潮流”,开始引进互联网思维。动机则显而易见:看到荷包满满、人气爆棚的小米动作频频,哪个有志厂商不眼红?


 

首先笔者需要肯定的是,将嗅觉是否敏锐放在一边且不谈,起码这些手机厂商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的行业破坏力、以及互联网如何重塑手机业这些问题,并开始思考了。不可否认,传统的通信业在互联网大浪的不断冲刷下,开始显露出新的面貌:谷歌能够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运营商的传统语音和短信业务日渐衰微,数据流量渐增,不得已开始与互联网公司合资办IM......如今,通信企业不去理解互联网,就一定会被淘汰。但严格地说,这些手机大厂此前与电商渠道合作、开通微博平台吆喝产品拉拢用户等等这些做法,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他们并没有领悟到“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这种问题的真谛。直到小米的持续火爆,他们的想法才出现了变化。

可以说,小米是目前国内以互联网方式制作手机的唯一成功者,而他们的成功带有很多偶然性和必然性因素。简单说有两点:第一、创始人雷军在小米之前,作为金山董事长又身兼天使投资人、投资多个创新型企业的他,有着业内多数人不可及的品牌营销经验、软硬件服务经验、商业模式的桥接经验以及互联网体系资源,这些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为小米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支撑。第二,主打“高配低价”的小米手机的推出时段,正与用户大量的换机需求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井喷式增长重合,才狠狠享受了一把市场红利。就连雷军自己都曾承认,“小米有目前的成绩,背后85%靠的是运气”。这也是为什么前有阿里、360、网易、盛大等互联网巨头,后有大大小小多个小厂商,他们模仿小米都失败了的原因。

通信业的变局和小米的成功让传统手机厂商的想法有了变化,或许在他们看来,自身多年来积累的硬件制造、品牌、营销等经验,如果加上小米模式,恰好就形成了补充,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被苹果和三星赚走、自身尝试高端手机回报速度慢这些情况下,趟一趟互联网手机这条河,兴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以这样的想法为主导,笔者不否认有成功的可能,然而这更是一场冒险,前车之鉴应引起高度警惕,毕竟基因不同,冒然行进的代价会十分高昂。

笔者试举几例。其一,传统手机商试水互联网手机,将面对产品相互抵触的问题。这一点此前小米副总裁黎万强已经指出过,即这些传统厂商出品的手机,配置完全能够与小米比拟,轻而易举。但如果这样的他们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出现,会打乱他们的产品布局和策略。试想一下,既然已有高配低价的互联网手机产品,华为的Ascend系列、联想的K系列这样高端的手机如何卖出去?

其二,手机产品针对的人群上也得重新划分。目前如中华酷联,他们的手机高中低端一应俱全,主打不同消费人群。如果推出互联网手机,那么无疑会主打中低端用户,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小米手机的做法是,他们历代产品的用户,大多数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烧友”,这一人群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对于移动互联网各式产品的研究能力,是普通用户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小米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的动因所在。关键在于,这样不仅仅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流量和活跃用户数量,同时带动了小米电商等各个平台,还将完善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发者吸引住了。传统手机商如果还在强调什么硬件利润、饥饿营销这些表面功夫的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