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全面解析2011年微投影仪规格需求与市场前景

来源:IEK 作者:IEK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1 07:54 
核心提示:2011年年初的美国消费性电子CES大展中,同样展出多项微投影(Micro Projector)的内置式产品,相较于往年的微投影产品展示,今年在于内置电子装置的产品较为热络,尤其在智能手机(Smartphone)以及数码相机(DSC)上,包含将微投影内置于数码相机的GE、以及

2011年年初的美国消费性电子CES大展中,同样展出多项微投影(Micro Projector)的内置式产品,相较于往年的微投影产品展示,今年在于内置电子装置的产品较为热络,尤其在智能手机(Smartphone)以及数码相机(DSC)上,包含将微投影内置于数码相机的GE、以及内置于智能手机的Samsung、BlackBerry(黑莓机)等,而Nokia、SonyEricsson、Motorola也宣示今年将推出内建微投影的手机产品,让今年微投影市场开启商机的无限可能性。

本文就目前微投影的市场概况、技术、产品等动态作其分析,同时探讨未来微投影产业的趋势,并提出对于产业的观点供参考。

(一) 内建微投影之手机市场最具市场潜力

微投影市场的驱动力,由独立式(Standalone)的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潜力庞大的手机市场,次之为数码相机/录像机市场,另外亦包含其它内置式产品,未来微投影内置式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市场将带动整体产业的上扬。

由图一可见,2010年仍以独立式产品为主流,但手机及相机/录像机已突破20万台以上的产品释出,预估2011年手机厂商的内建微投影的热络规划下,内置式手机将提高至120万台的水准,相机/录像机将达近50万台。预估至2014年,内置式手机市场将大举突破1,000万台,达1,433万台,而相机/录像机将破300万台、其它内置式产品也将破200万台的水准,届时整体微投影产品将达3,521万台。


图一 微投影应用产品市场(2009-2014)

(二) 微投影技术四大阵营竞争激烈 两大主流技术为DLP、LCoS

由图二可见,微投影的技术主要由四大阵营来提供,包含采用Laser光源的MEMS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Scanning、以及采用LED光源的LCoS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CS(Color Sequencial)、LCoS CF(Color Filter)、DLP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目前采用技术最普遍为两大主流,即DLP、LCoS,由于LCoS价格相对于DLP便宜(尤其是LCoS CF),故采用的比率也高,但由于LCoS FS的分辨率较其它好,故未来微投影之成本与效果的考量下,可能逐渐于市场上放量。

另外,MEMS Scanning的部分,由于雷射光源成本较高,尤其是真实的绿光雷射仍在量产阶段,又面临安全性问题、光斑等议题,但雷射光源具备有最佳的色彩饱和度,待时间逐渐解决问题后,预测2012年后才会快速成长。其它Microdisplay的部分,一般投影机会采用的LCD,但碍于技术结构架构较为复杂,目前仍无法缩小至微型投影的产品中,待未来技术进步后,预测在2013年后逐渐开展。


图二 微投影产品各技术别市场(2009-2014)

微投影产品与技术规格需求分析

微投影产品自2008年下半年首次以独立式正式上市后,产品与技术陆续进化中,包含规格的进化、内置产品的多样化,规格上最重要的在于分辨率、亮度的提升,而内置产品的多样化亦由独立式走向内置于手机、相机/录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可携式媒体播放器(PMP)、可携式DVD、游戏机等产品。又微投影产品的各项技术中,亦各自面临不同的瓶颈,将于本文中加以探讨分析。(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