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科技遇到时尚:可穿戴热潮来袭

来源:融合网|DWRH.net 作者:李霄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5-16 09:03 
核心提示:在年初的MWC展会上,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全场最惊艳的产品。例如,HTC Vive、LG 360 VR、索爱Xperia Ear等。业界普遍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将提速。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

可穿戴设备凭借新颖、实用的功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为人们的未来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眼镜、手表、水杯、桌椅、衣服、腰带等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活”起来,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可穿戴设备不再只是人体的附属品,而是会更智能、更深入地影响并改变我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是生活。

可穿戴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在年初的MWC展会上,众多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全场最惊艳的产品。例如,HTC Vive、LG 360 VR、索爱Xperia Ear等。业界普遍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发展将提速。市场调研公司高德纳预计,至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并有望引领未来的潮流。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正式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据融合网|DWRH.net获悉,截至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表现为各类产品规模均有限,消费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而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步成熟,产品差异化加大。

从2019年开始,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商业模式逐渐完善,产品被消费市场接受,健康大数据服务更加成熟,产品更加细分。2022年进入市场成熟期,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趋于成熟,进入门槛提高。

可穿戴产品丰富多彩

从产品角度看,2015年,谷歌推出头戴手机盒子Cardboard,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SONY发布虚拟现实头盔,给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三星、英伟达、爱可视、卡尔蔡司,雷蛇都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而在中国,华为、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的产品覆盖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大朋、暴风科技等企业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

如果将目前已经问世的可穿戴设备进行盘点,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等;第二类,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Apple Watch、三星Gear、华为智能手表等;第三类,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谷歌眼镜和百度Eye类产品;第四类,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如无线臂环MYO等。此外,非主流的功能性产品还有拐杖、轮椅、绷带、书包、服装等。

2016年,可穿戴市场将进入启动期,可穿戴产品将迎来新一波的创新热潮。尤其在VR/AR领域,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资本与创新者。相信2016年,可穿戴产品的创新将层出不穷。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功能和待机

那么,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这必须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