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云管端”逆袭OTT TV 运营商从幕后到前台

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陈宝亮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1-26 13:45 
核心提示:2012年,当3G带用户进入高速通道,固定宽带处于提速进行时,适逢其会的小米、乐视推出OTT盒子,好风凭借力,OTT盒子一夜之间走红。其后,拥有敏锐嗅觉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场,各种LOGO的盒子百花齐放。

11月26日早间消息 当2013年9月中国移动在上海发布“i视界”的时候,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终于在OTT TV的沙场上相遇。然而,互联网电视已经超出了传统电信市场的边界,在这里电信运营商尚非主角,无论是持续至今的OTT盒子大战,还是今日的“围剿百度视频”风波,主导战火的一直是视频企业。出演配角实属运营商的无奈,因为始终游离于视频行业边缘的他们,很难找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定位。但是,现在机会来了。

OTT原动力来自网络

OTT TV前进的引擎是什么?答案并非如今火热的OTT盒子,也非革命性的互联网电视机。

“亚洲地区,OTT视频的迅猛发展,首先得益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其次是宽带,尤其是移动宽带。” 11月18日,著名电信咨询公司Ovum中国区高级顾问金玮在《2014年亚太OTT TV市场发展与趋势》报告中提到:“2013年-2018年,亚洲地区将增加10亿移动宽带用户,而互联网企业、传统的电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都在争相将其视频内容推向移动设备,把多屏互动作为最重要的卖点。”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移动用户增长最快的国家,LTE发牌之后,中国的移动宽带用户更会突飞猛进。

在OTT TV的前进途中,网络运营商如同“发动机”,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而OTT盒子或者互联网电视,更多地扮演“车轮”。

事实上,早在2005年,盛大、长虹、海信就已经推出OTT 盒子,帮助用户实现在电视上收看互联网视频;2009年初,TCL、长虹、海信、创维等先后推出互联网电视机,互联网电视机和核心功能就是接入互联网。然而,由于网络能力限制,使OTT电视的体验无法抗衡有线电视,加上当时广电总局的管制,先驱者夭折。

2012年,当3G带用户进入高速通道,固定宽带处于提速进行时,适逢其会的小米、乐视推出OTT盒子,好风凭借力,OTT盒子一夜之间走红。其后,拥有敏锐嗅觉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场,各种LOGO的盒子百花齐放。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似乎本属于自己的市场被“窃取”了。2012年,只有屈指可数的运营商看到了OTT TV的机遇,而这些“先知”又经历了运营商那漫长的创新历程,看尽了“停舟彻畔千帆过”。直至2013年的中期,方有少数电信运营商试水OTT TV。

幸运的是,被微信等OTT打得抬不起头的运营商,终于发现不能“做好事不留名”,OTT TV已经进入三大运营商集团规划。据统计,2013年中国OTT TV用户将超过400万,市场仍在高速发展,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掌控平台与终端

没有人会质疑OTT TV的未来。但如何去经营OTT TV,显然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平台、终端,最好是能掌握在运营商手里。”一位视频网络解决方案商向记者介绍,目前,运营商经营OTT TV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向所有互联网企业开放,基本来着不拒;一种是自建平台、终端,建立完整体系。”

显然,前者几乎没有门槛,运营商需要做的就是在业务套餐中增加一个选项而已。上海联通即采用这一模式,上海联通员工告诉记者,上海联通与小米、乐视合作,向10M宽带用户推出高清互联网电视业务。上海联通只提供网络,不提供平台、终端。“这种合作模式与‘微信沃卡’类似,上海联通既没有商业模式的改变,也没有运营经验的收获,只是加速了管道化而已。”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运营商人士评价,运营商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