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其他 >

运营商遭遇OTT:从抗拒到合作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20 13:31 
核心提示: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不再是产业链和利益链的唯一主导者。在传统电信业务增速放缓、非话业务收入过半的今天,如何利用好4G带宽优势、做大数据流量蛋糕,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紧迫课题。

12月18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全新的商业主品牌“和”,同时向外界表明,要与产业生态圈一起合作共赢,其中包括一段时间以来让其又恨又爱的OTT服务提供商。

今年2月到4月,一场“微信收费”的风波让社会各界着实忙碌了一阵,甚至连主管部门高层都为此专门表态。为什么一场原本是产业领域很专业的探讨会上升为社会热点话题呢?这是因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欣欣向荣,类似微信、陌陌、米聊、Skype等OTT正汹涌来袭。以中国用户最熟悉的微信为例,2011年1月21日,微信诞生,同年3月用户达1亿,2013年1月用户突破3亿,10月突破6亿,如今已超7亿。然而这种繁荣却让运营商十分纠结。

OTT服务商越过运营商,开展的免费业务固然深受消费者喜欢,但却是在割运营商的“肉”。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受OTT影响,全球运营商的话音和短信收入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4%的速度下降。OTT在2012年已经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元的利润,2013年估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惨烈。”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今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表示,OTT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不断蚕食运营商的话音和短信等传统业务,而此前,这些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奶酪”。

随着OTT应用的越来越丰富,耗费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运营商与OTT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剑拔弩张。今年上半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事件堪称双方隔空喊话的高潮。赞成收费方认为,OTT业务在消耗大量带宽的同时,还给本属于运营商管理调度网元的、本已极为稀缺的信令信道造成很大压力,理应付出额外费用;腾讯方面则表示,微信团队已启动2.5G网络优化计划,目前正在和运营商运维部门共同探讨信令解决方案,相信会通过共同努力找到解决之道。

的确,在2.5G时代,由于网络限制,OTT业务给运营商网络带来很大压力。如今带宽更宽、速率更快的4G来了,面对更加汹涌的OTT大潮,运营商何去何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不再是产业链和利益链的唯一主导者。在传统电信业务增速放缓、非话业务收入过半的今天,如何利用好4G带宽优势、做大数据流量蛋糕,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紧迫课题。

为了应对OTT挑战,国内三大运营商曾经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的OTT产品,比如移动的飞信与飞聊、电信的翼聊、联通的沃友,等等。但迄今为止,市场表现均乏善可陈。在此等局面下,如何协调好与OTT服务商的关系,成为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与其和OTT对立,不如踏踏实实地寻求与OTT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从这一角度来看,运营商需要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2012年语音业务增速放缓,但数据业务却在高速成长,其中,无线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87.6%,营收同比增长53.6%。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移动人均数据流量约为100M/月,每人月均数据消费额约为20元。随着中国4G牌照的发放,4G规模商用即将展开,4G的信息高速公路打通后,需要更多的优质应用来加速运营商的流量变现,运营商与OTT服务商的合作空间更大。微信这样的杀手级OTT业务,对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是有利的。

腾讯CEO马化腾也表示:“一定要合作才有出路。”他认为,微信为运营商贡献了惊人的数据流量,以前用户只需30M流量就够了,现在可能需要300M、500M,对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运营商还可获得更多商机。香港电讯盈科与腾讯合作,推出8港元包月的微信畅聊套餐,可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服务。这也表明,运营商与OTT服务商之间,并非要拼得你死我活,完全可以合作共赢。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三大运营商与OTT服务商合作的步伐加快。8月5日,广东联通与腾讯联合推出了“微信沃卡”业务,迈出了运营商与OTT服务商合作的“破冰之旅”。紧接着,8月19日,中国电信又联合网易推出了与微信极为类似的“易信”业务。中国移动也一直在积极探讨与OTT服务商的合作。

从上半年的抗拒到下半年的合作,运营商对OTT已经是不打不相识,随着4G大幕的开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空间足够大,完全容得下运营商与OTT服务提供商的共同繁荣。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