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互联网电视 >

互联网电视袭来商业模式迥异仍待考(2)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3-17 10:44 
核心提示:传统厂商在加速整合自身硬件资源,压低成本进而控制整机销售单价的同时,在下半年开始着力推动性价比较高的单一智能电视(指不具备3D显示、播放功能的智能电视)的销售。由于单一智能电视削去了3D功能这一块成本,

“传统厂商在加速整合自身硬件资源,压低成本进而控制整机销售单价的同时,在下半年开始着力推动性价比较高的单一智能电视(指不具备3D显示、播放功能的智能电视)的销售。由于单一智能电视削去了3D功能这一块成本,再加上智能操作系统的免费开源,以及目前在硬件设备方面透明的价格,整机的售价相对于以往的智能3D电视来说更加亲民。下半年开始部分热销的单一智能电视在整机售价上逐渐开始逼近互联网企业的智能电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随着价格的逐渐走低和促销期间零售商的热推被随之激发,单一智能电视在2013年,尤其是在下半年得以迅速抢占大片市场。”汪贤凯如此评价传统电视的反击。

“电视从本质上强调的是视听,人们对画质和音质的要求是无止境的。没有超高清显示,已经很难说是具备良好体验的产品了。在4K大潮中,传统电视无疑扮演了绝对的主角,成为智能电视时代技术潮流的引领者,给用户带来的是身临其境、逼真震撼的极致感官体验。”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除上述之外,据了解,传统电视几大巨头在产品布局上,都提供了系统丰富的选择,例如用户上百度搜索,结果会显示康佳、海信、TCL、长虹等电视都有几十到几百款供选择,而且还是动态的匹配用户和市场需求,尺寸从小到大全覆盖,不同配置不同价位。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企业都无法取代传统电视,面对在中国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传统厂商,价格战无法起到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厂商比互联网企业更擅长价格战,再加上传统厂商仍掌握大量的硬件技术和销售渠道,在业界的大佬地位暂时是无法动摇的。

商业模式各异合作模式被看好

互联网厂商引发的互联网电视热潮,归根到底是希望利用自己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在传统电视产业中找到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

例如乐视的模式是将传统电视产业固有的垂直产业链压平,却又加之以内容、应用,从而扩充成一个由“平台+终端+内容+应用”四层架构筑成的生态系统。

底层是云视频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负责分发内容及硬件产品;第二层是内容,包括乐视影业、乐视采购及自制的版权节目;第三层是各种终端(即屏),是内容达到的载体;第四层是应用(即LeTVStore),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可以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生活的大屏延展。

对此,汪贤凯告诉记者:“乐视和小米,一个是视频内容,依托原有的网络观看群体作为潜在购买力来源;另一个是则软件应用,借助其在系统软件开发上的资源优势来打通手机与电视的跨界融合,进而为未来智能化家居抢先布局。两者无一不是希望通过软实力来主导电视行业。”

除乐视外,互联网电视的盈利模式还有另外两种。一种模式是传统彩电的销售硬件盈利模式,盈利以硬件为主,同时兼顾内容。这一模式中以TCL爱奇艺为典型代表。例如TCL卖硬件赚的钱,爱奇艺不会分;爱奇艺在TCL爱奇艺电视上赚取的部分利润将采用利益分成的模式返还给TCL。创维与阿里的合作也是采用上述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传统制造厂商与内容商合作,在硬件上低价让利的部分从内容商的利润分成中得到弥补。互联网企业有内容,电视厂商有硬件和渠道,双方可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缩短打开市场的时间。

最后一种模式是兆驰、华数传媒、阿里巴巴和海尔的合作模式,他们通过包括但不限于“预存服务费送智能云电视”等具体方式实施合作。兆驰负责智能云电视机终端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并将华数DVB、OTT、阿里云OS融合为一体集成在智能云电视终端,海尔为品牌授权方,同时负责配送、安装和售后。多方合作将致力打造出“云端+传输+终端”的运营生态圈。

不过,乐视电视有别于其他两种合作的单打独斗模式受到业内不少质疑。

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表示,互联网企业做电视,标榜的是低价,其背后的逻辑则是:硬件不赚钱甚至亏本,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目前可以看到的增值服务盈利方式主要是向用户直接收费以及广告,但这两者都还不成熟。例如,中国消费者习惯了几十年的免费看电视模式,对收费内容的接受度能有多高是最大的变数。

有业内分析师认为:“上述三种模式中,乐视、小米是自己全面负责彩电业务运营,试图对彩电产业链上下游通吃;而爱奇艺、只提供软件技术和内容,不涉足硬件研发、制造和销售环节,它们选择了与传统彩电巨头合作。相对来说,乐视网、小米进军彩电业的风险要高很多。一直在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打拼的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抱着单打独斗的想法进军完全陌生的电视市场,如果它们能够与传统彩电巨头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有出路。”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