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互联网电视 >

互联网电视进化最大障碍——用户付费习惯

来源:综艺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0-30 09:43 
核心提示:譬如谷歌和亚马逊,无论其基础业务是在线搜索还是电子商务,最终建构起来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覆盖全球的云计算和云服务。依托云,向各类终端终端和用户进行各种信息业务的分发,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产业周期的历史尺度上看,3D电影与互联网电视非常相像。理念的提出很早,技术的创新也没有停滞,应用的市场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标志性突变,让人误以为革命性的大潮终于来了,但潮水退去之后,才发现时机尚早,因为无法逾越的基础性创新总是未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3D电影的进化周期已经延展了半个多世纪,最近一次突变是《阿凡达》,带动着从电影到电视的3D浪潮,但全球影视界已经从四年前的狂热中清醒过来,意识到非裸眼3D技术的生理悖论、题材局限和投入产出比陷阱。

互联网电视的进化周期相对较短,但从1999年微软“维纳斯计划”起始,也已经延展了十五年之久。最近一次突变,全球是NetFlix、YouTube和Hulu的崛起,国内是2013年夏秋之交的智能电视(智能电视是来自“终端”的解读,互联网电视则来自“业务”层面,其实它们是硬币的两个面,殊途同归)新品狂飙。

冷静的审视,从技术、应用到生态系统,互联网电视的进化周期究竟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目前正在行进的,是革命还是改良?其进化路径是独立的还是依附的?制约互联网电视发展的关键外部性因素都有哪些?

互联网电视有独立生态价值吗?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为中国消费大众带来2013年的“互联网电视启蒙”。

智能电视终端(含盒子)的超低价格,甚至不排除日后的“零价格”,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电视时代发端。因为互联网商业的本质是永远在线的泛在化服务,形形色色的终端仅仅是入口。

能够凭借超强的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让消费者花钱购买这个入口当然最好,譬如苹果;硬件搭着本儿卖,靠服务来赚钱也绝对没有问题,譬如亚马逊。硬件白送,就是靠服务来养活。这在全球电信运营商的语境中,于前互联网时代就已成为标准话术。

入口之后,承载持续服务的载体就是平台,平台的开放性构建起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流量转化、交易支付与大数据发现,构成其基本价值,这些价值再反哺于加入生态系统的海量第三方服务商,共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链。

好了,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互联网电视是否能形成具备独立生态价值的平台?

纵观全球ICT与互联网产业演进,够格称得上具备独立生态系统的平台并不多,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于人的基本通信与连接服务构成的平台。譬如传统电信运营商与早期SP/CP体系;再如社交网络时代的Facebook和腾讯;

第二类,基于终端底层软硬件的平台。譬如传统IT巨头构建的PC“Wintel”联盟;再如智能终端时代的谷歌Android和苹果iOS。

第三类,基于云计算/云服务的平台。譬如谷歌和亚马逊,无论其基础业务是在线搜索还是电子商务,最终建构起来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覆盖全球的云计算和云服务。依托云,向各类终端终端和用户进行各种信息业务的分发,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显然,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说,并不能达到以上三者的高度。而是基于底层软硬件平台和云计算/云服务平台之上的“次生态体系”,是必须要依附于基本生态体系之上的。

视听内容,是互联网电视的基础服务,但“内容”并不具备强制的用户捆绑性(如通信与社交关系对消费个体的捆绑、底层软硬件对合作伙伴的捆绑、云计算/云服务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捆绑)。尽管在中国的行业监管政策语境下,必须通过互联网电视牌照方的平台接入来提供具体服务,但这主要出于舆论安全的考虑,不在生态价值的范畴之内。

互联网电视,是一个需要找到可以依附的次生态体系——明晰了这一点,可以避免做很多无用功——

首先,自建平台需要与基础性公共平台进行对接。

以游戏为例,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的现金滚滚,鼓舞着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者很想实现有效移植,但如果不能与强势的基础性公共平台对接,很难实现独立价值。以手机游戏为例,自微信5.0加入“游戏中心”后,其强大的手游分发能力、激活率、留存率,已让传统应用商店渠道为之震惊。业内人士预测,2014年的手游市场,近一半流量分发和交易流转,都将源自微信平台。

互联网电视和智能电视终端对游戏的切入,必然基于“一云多屏”的应用环境,绕不开、也没必要绕开手机上的强势平台。但这种对接,决不能满足于“战略级的合作”之下的机械移植,事实证明这种大而无当的懒惰行为不会对实际的用户开发起到任何作用。

其次,自建平台需要在独立的开发者环境和资源上下功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依附公共平台,并不是要丢掉自主发展的可能性。事实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护城河”,只能是被强势平台的黑洞吸进去,就像公共互联网领域的BAT一样,中小互联网企业基本无合作议价能力。

对于互联网电视来说,庞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可穿戴计算开发者,都是现成的潜在开发者群体。但囿于谷歌在TV领域的迟缓,以及视听内容资源的本地化属性,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高效的开发环境。如果国内的互联网电视主要玩家能够在这一领域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保证次生态系统的独立性和不可取代。(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