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汽车金融万亿风口,为何P2P平台仅能喝口汤

来源:薛洪言 作者:薛洪言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9-13 18:10 
核心提示:不过,汽车领域有着盘根错节的经销渠道和供应链,汽车消费更涉及到三包、保险、登记等层面的因素,尽管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青睐车贷业务,但均未有效突破汽车消费贷市场,主要仍是从车抵贷着手布局。由于没能切入汽车消费金融环节,万亿市场的新风口,P2P平

随着网贷平台借款限额规定的落地,为填补大额标下架产生的资产缺口,车贷资产成为网贷平台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已经有数百家P2P平台涉足车贷业务,车贷联盟数据显示,专注车贷领域的垂直平台数量已经超过60家。

不过,汽车领域有着盘根错节的经销渠道和供应链,汽车消费更涉及到三包、保险、登记等层面的因素,尽管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青睐车贷业务,但均未有效突破汽车消费贷市场,主要仍是从车抵贷着手布局。由于没能切入汽车消费金融环节,万亿市场的新风口,P2P平台只是喝了一口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汽车金融迎高速发展,P2P平台仅得外围一杯羹

基于以下几个因素,汽车金融或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一是汽车交易活跃,保有量创新高,为汽车金融发展奠定基础。截止2016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9亿辆,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亿。2016年新车成交量2437.7万辆,同比增长14.9%;二手车交易量为1039万辆,同比增长10%。同时,我国二手车过户量1040万辆,渗透率仅为5.5%,远低于美国16%的水平,二手车交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外,近两年先后出台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对地方限迁、二手车税收、产权登记等进行松绑,助力汽车交易市场的活跃。 

二是年轻群体开始成为汽车消费主流人群。据统计,2004年,有车一族中35岁以下人群占比不足20%;2014年,比例达到60%,且18-25岁群体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年轻群体贷款购车的意愿更强,有望带动汽车金融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艾瑞咨询统计,2016年我国新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0%,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小于5%,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5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汽车优质抵押物特性显现,车抵贷迎来快速发展。汽车作为动产管理不便且手续繁琐,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传统汽车金融玩家很少介入车抵贷市场,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GPS定位、车库质押管理等手段进行积极探索,基本把模式走通。同时,随着大额标被禁,车抵贷成为有抵质押物的优质信贷资产来源,开始受到更多平台青睐,迎来快速发展期。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汽车金融迎来高速发展期,各类金融机构加速布局。据银行业协会的《2016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市场规模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

一般来讲,目前的汽车金融市场主要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等)等三方势力,在新车交易市场,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二手车交易市场,融资租赁公司(背后多为汽车电商平台或互联网巨头)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在车抵贷市场,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尤其是P2P平台则进行了积极探索,简要分析如下。(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