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维斗:700℃超超临界不是清洁发电唯一(2)
“高温材料的研发是最最花费时间的。”倪维斗用了两个“最”来强调,“我们没有下大功夫,所以在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上,别的方面我们引进、吸收自主创新做得很好,但是在高温材料上就始终被‘卡脖子’。材料问题是研发的关键,目前欧洲的AD700的超超临界研发之所以出现停滞,就是因为材料问题没有解决。”
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上,目前欧洲、日本、美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其中欧洲的AD700计划取得成效最大,但是,在投入10亿欧元之后,由于持续的技术和资金压力,也已经进展缓慢。
据了解,由于35MPa的高压以及700℃的高温对材料的特殊要求,以前以铁为基础的合金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目前各国主要研发方向是镍基合金。
“可是,世界上的镍金属资源有限,如果要大规模的应用,经济上肯定不合适。目前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通过高位布局,即将高温过热器布置在靠近汽轮机的地方,减少高温管道的长度,尽量减少对于镍基合金的使用。”倪维斗说,“但是这种布局存在不少问题,还有待检验。”
在谈到研发路线时,倪维斗再次强调了材料研发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解决600℃的材料问题,然后在该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从基础做起,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有一些问题,而高温材料的研发则最需要耐心,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们应该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倪维斗很是担心目前浮躁的科研环境对研发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人为的因素而让研究中断。”
清洁煤技术应该有多种选择
“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清洁煤技术有很多种,高参数的超超临界发电是一个方向,但是我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发展这个技术就忽略了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比如说IGCC技术。”倪维斗在采访最后对记者强调。
据了解,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有几种路径,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及超超临界技术(USC)。目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可以发展高参数机组,但是这不一定就是唯一方向,它只是其中一种。而且由于这个方法是直接燃烧煤炭,其中的CO2的捕捉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倪维斗继续说道。
对于处理燃煤的污染问题,一般有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处理。在超超临界技术中,采用燃烧后的烟气处理,其CO2浓度大概占到烟气的15%左右,在这种浓度下,其捕捉比较困难。
“尽管有人提出了纯氧燃烧,可以提高CO2浓度,但是,制备氧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倪维斗认为“纯氧燃烧”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做大量的科研、示范工作,离实用还有较大距离。“我的建议是,既然可以成立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联盟,为什么不能建立IGCC联盟呢?”
据介绍,平均1吨动力煤产生2.67吨的CO2,而采用烟气后处理技术,发电效率会损失11-12个百分点,而采用燃烧前处理技术,比如说IGCC,发电效率只会损失6-7个百分点。
“从环保的角度看,我觉的IGCC不应该被冷落,不应该被阻挠,我们除了考虑发展超超临界之外,还要多选择几条道路。”倪维斗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对于制定的路线图,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10年时间可以搞成示范电厂,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应该吸取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保证国家的资金投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从基础研究做起,从大量的实验做起,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采访最后倪维斗院士告诫说。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