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沿河核电站做“抗击打能力”超强的“低碳帅哥”
自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引发事故以来,核电安全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在拥有在建核电站的大连,市民无疑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瓦房店的红沿河核电站,近距离了解和接触这一目前全球同一厂址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建设基地发现,雄伟的红沿河核电站,仿佛是一位高大的“帅哥”,身上“优点”很多,不仅健康强壮、干净低碳,而且“抗击打能力”超强。
坚固程度可承受小型飞机的坠落撞击
“安全壳”,这是福岛事故后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那么,红沿河核电站的保护屏障是否严密,“安全壳”是否足够坚固?“红沿河核电站的‘安全壳’,坚固到可以承受一架小型飞机自然坠落时所造成的冲击!”专家的这句话,让大家彻底放下疑虑。红沿河核电站采用的压水式反应堆设置了三道安全保护屏障,只要其中一道屏障是完整的,放射性物质就不会泄漏到厂房以外。
据悉,红沿河核电站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和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燃料裂变产物和放射性物质进入到一回路水中;第二道屏障是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反应堆堆芯被密封在20厘米厚的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循环系统的管道和部件是能承受高温高压的密封体系,可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第三道屏障便是安全壳。红沿河核电站各机组核岛建有壁厚达1米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安全壳内侧还安装有6毫米的不锈钢内衬以确保气密性,能够承受5.2个大气压的内部压力。坚固的安全壳将反应堆一回路全部容纳在其中,进出安全壳的所有管道均设置了安全壳隔离系统,在失电情况下能自动隔离,确保其完整性。
依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纵深防御原则,红沿河核电站在设计、建造、运行中,从设备上和措施上提供了多层次的重叠保护,有五道防线,确保放射性物质能有效地包容起来不发生泄漏。有了三道安全保护屏障和互相依赖、相互支持的五道防线,核电站是非常安全的。
选址科学安全防震防洪防海啸
海啸,在日本地震后无疑引起了人们更深的忌惮与敬畏。走进红沿河核电站,同样位于海边的地理位置,让人们首先便会关心起此地有无发生海啸的可能。红沿河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海啸通常是由里氏6.5级以上规模的深海地震引起,且海水深度达到1000米量级才可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海啸。我国大陆沿海区域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且大都在200米以内,没有海啸形成与传播的条件。而渤海的平均深度更是小于30米,加之渤海海峡较窄,外海海啸波传至此处能量迅速衰减。在渤海,无论是自身还是由外海传入,都不易发生海啸。
据介绍,以近几十年来发生的震级最高的渤海大地震(里氏7.4级)为例,其对秦皇岛、葫芦岛和营口三个海洋观测站潮位的影响都不超过0.5米,对红沿河核电站所处的辽东湾东岸的影响更小。0.5米,其实已远远不能称其为“海啸”了。
尽管几率几乎为零,但红沿河核电站在预防海啸方面还是作了充分的准备。据了解,红沿河核电站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基础标高8米,并且有坚固的防波堤。此外,电站厂址位于海边一个具有独立分水岭的山丘上,地势较平缓,不会发生降雨引起的山洪,厂址区域内或附近无大型河流通过,江河或溪流也不会引发厂址洪水。
而就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来说,红沿河地区同样微乎其微。据悉,核电厂址位于华北断块区的辽东块隆西缘,远离地震带,处于稳定的花岗岩基底之上,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定,附近区域有记载以来的最大地震震级为2.6级(距厂址9.7公里),厂址区域没有断裂带。厂址区域所处地理及地质构造环境表明,附近地壳安全稳定,不存在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
很多人不曾了解的是,红沿河核电站自1978年即开始选址工作,先后经过15次反复论证,安全性经过了众多严苛的审查才得以建设。
一年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400万吨
人类为什么要发明、利用核电?资源缺乏无疑是根本原因。随着近年来世界气候的反常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的不可永续性,善待地球,保护环境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了。作为目前唯一实现了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核电无疑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据悉,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将少消耗原煤约1600万吨,大大缓解电煤的开采压力以及交通运输压力;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约4400万吨,二氧化硫约22万吨,氮氧化物约18万吨。其中,仅一年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相当于近29万公顷森林的吸收量。
作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和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同一厂址在建机组最多的核电建设基地,红沿河核电项目对经济的带动力毋庸置疑。红沿河核电站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4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能源,拉动全社会总产出增长约420多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37万多个。
自工程开工以来,已有近200家辽宁省内的设备供货、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参与此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辽宁省供应商签约参与项目建设的合同金额共36亿元;施工现场各参建单位的人员中,来自辽宁省内的超过3000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红沿河核电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