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光伏装备尴尬求生
2010年,在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的16GW中,中国光伏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天合光能、英利等大批组件企业从中直接受益外,站在其背后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也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精工科技是国内多晶硅铸锭炉的生产商之一,据其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多晶硅铸锭炉系列产品签单金额达到18.4亿元,著名私募泽熙以122.46万股的持股量位居第九大流通股股东,而私募三羊以94.15万股紧随其后。
2010年之前,我国的光伏制造装备基本处于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的相关支撑技术和装备,加快促进能源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加快能源装备制造的基础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切实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丝网印刷机、高温烧结炉等关键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大大增加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投资和生产成本。
国产化替代进口
光伏行业的大发展引发了市场对晶硅、硅片以及组件生产设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了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光伏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更进一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从总体上讲,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刚刚起步,处于“国产化替代进口阶段”。
2004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修改,保证了对光伏应用的新一轮补贴,“百万屋顶计划”进展顺利。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德国,向全世界采购电池组件,中国的组件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大量买入国外设备投入生产。“从发展历史看,光伏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是设备做好以后再搞产业,而是买到设备后搞制造,并且产品95%以上出口。”孟宪淦说。
正是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路径,造成了光伏产业“三头在外”的局面。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光伏组件的最大制造国,作为产业基础的装备研发才慢慢兴起。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设备和光伏应用系统。因而,其所需装备也极其复杂。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其产业链为硅矿石—单晶硅或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应用产品。除前道的材料提纯、硅片加工和后道的组件生产外,电池制造工序涉及清洗、制绒、扩散、刻蚀、减反射膜制备、电极印刷、低温烘干、高温烧结、自动测试分捡等环节。
美国GTSolar公司在多晶硅设备行业耕耘多年。2003年,第一台GTSolar生产的多晶硅铸锭炉进入中国。“那时,中国还没有多晶硅铸锭炉制造企业,从2003年到2006年我们占领了中国多晶硅铸锭炉100%的市场份额。” GTSolar北京办事处经理陆文泉回忆道。
从2007年开始,国内陆续有一些企业开始制造多晶硅铸锭炉,精工科技、京运通等企业都成为了GTSolar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分食多晶硅铸锭炉的市场。2010年, GTSolar在中国地区市场份额减少到60%。
虽然市场份额在减少,但60%仍是个不小的数字。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化设备与进口设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不少高端设备的市场依然被外资企业占领。
2010年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指出,晶体硅电池产业链中的大多数制造设备已经可以在国内生产,与进口设备比,单项技术指标接近,但自动化程度稍低,设备制造不够精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在电池制造环节,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基本具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但国产设备在稳定性、自动化、新工艺物化程度、设备精细化方面与进口设备仍有差距。在薄膜电池制造设备方面,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国内产品的优势在于价格,由于我们的产品都是进口,需缴纳17%的增值税,价格必然高于国内产品。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设备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陆文泉坦言。(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