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新能源 >

核电发展大势不改 或重启新一轮审批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5-09 13:42 
核心提示:“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并不会影响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中国核电发展现在是暂时放缓发展节奏,将核电发展目标实现期限延后,并更加重视核安全。”中国核能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新民近日在“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仍然看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并不会影响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中国核电发展现在是暂时放缓发展节奏,将核电发展目标实现期限延后,并更加重视核安全。”中国核能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新民近日在“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仍然看好中国核电发展的前景。”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提出“鼓励先进核反应堆的建造和技术开发”,被业内专家解读为是中国将重新启动核电项目审批的一个信号。

核电发展大势不改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核电发展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并决定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还决定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

3月16日,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其中核电将贡献4%的比重。在国家提出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约束目标下,中国的核电发展无可替代。

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有30台左右核电机组建成投产,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3200亿千瓦时,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2%,首批三代技术核电站成功运行。

目前,我国核电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建核电机组达到28台,装机容量达3097万千瓦,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并已建设世界上首批AP1000核电机组。

薛新民表示,目前国家在建核电项目已经全部通过审批,一旦通过国家的安全审查即可恢复建设,对于未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将重新进行技术路线和安全评估,更加强化安全建设。尽管国家对在建核电项目的安全审查会延缓核电建设进程,但这对于核电建设安全性是必须的。

而国家发改委此时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先进核反应堆的建造和技术开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是对核电行业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似乎预示着新一轮的核电项目审批将重新开始。

薛新民认为,核电是替代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之一,我国当前的核能政策决定我国是不会放弃核电发展的,目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需求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因此国家的核能发展战略是很正确的。只是在发展核能上更加强调核电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

目前,在核电技术路线上,由于我国现在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有多种核电技术路线,包括法国EPR技术(代表是广东台山核电站);第三代AP1000技术(代表是海阳核电站)和“二代加”CPR1000技术。国家将大力发展AP1000技术,意图实现核电技术的国产化,并使其成为我国核电的主流技术,使第三代核电机组在安全系统和能效方面全面由于第二代核电技术。并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水平。

突出安全性

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以来中国共核准13个核电项目,34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3702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8台核电机组,在建规模3000多万千瓦。

由于在建和规划的核电项目规模和数量巨大,在核电建设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薛新民列举了核电站建设有可能出现施工队伍人员和设备不足,或者有可能出现赶工期的现象,因此带来建设质量下降的隐患。

目前我国的核电安全的群众性工作做得不够,日本核泄漏后,国内出现抢盐现象。为此国家暂停核电审批,放缓核电建设速度,国务院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